基督教講章保守言語

  語言是中性的,但從人口中發出就往往帶有是非之分、讚揚與責備之別、祝福與咒詛的差異。特別是作為神的子民,更需要保守自己的口舌,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講章】基督徒的言語

  經文:弗4:29

  今天與弟兄姊妹們共同學習有關於“基督徒的言語”的聖經教訓,我們都知道“言語”是人一生當中用來表達自己情感、思想、意念的交流工具,所涉及的範圍很廣,在人際關係、工作、生活、交友、待人接物等方面都非常重要的,在網路上有一篇名為“說話的藝術”的短文,拿來與弟兄姊妹們共勉,共同學習:少說抱怨的話,多說寬容的話;抱怨帶來記恨,寬容乃是智者。少說諷刺的話,多說尊重的話;諷刺顯得輕視,尊重增加了解。少說拒絕的話,多說關懷的話;拒絕形成對立,關懷獲得友誼。少說命令的話,多說商量的話;命令只是接受,商量激發才智。少說批評的話,多說鼓勵的話;批評產生阻力,鼓勵堅定信心。作為基督徒,上帝也特別看重你我的言語,因而聖經中關於言語的教訓非常豐富,目的是提升基督徒,神子民的說話藝術,說話質量,以及說話見證,例如,以弗所書4:29教訓我們說:“汙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箴25:11***“說話浮躁的,如刀刺人,智慧人的舌頭,卻為醫人的良藥。”***箴12:18***

  中國也有類似的箴言名句: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多言多語難免有過,禁止嘴脣是有智慧。”***箴10:19***朱子家訓:“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凶;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以上都是聖經和中國古人對言語、說話的總結和教訓,對我們今天的讀者、信徒依然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在聖經中記載這些有關於言語,說話的教訓,是在教導我們在言語,說話中造就人,建立人,讓聽到的人得益處,榮耀上帝,為主的名作美好的見證。所以在聖經中教導基督徒神子民在說話、語言中應有的原則。

  一、說誠實的話

  在太5:37主耶穌教訓說: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作為基督徒,聖經中給我們指出了相關原則,說話的原則:要誠實,語言要誠實,如果你聽到有人對一位基督徒的評價是“別聽他的,他嘴裡沒有一句實話,”你想這樣的人,是神的兒女還是魔鬼的兒女呢?主耶穌曾經說:“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裡沒有真理;他說謊是出於自己,因他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約8:44***主耶穌在這裡說得非常清楚,也非常嚴重,一切說謊的人都是撒但的兒女,撒但乃是說謊之人的父,在這個世界裡,我們看到,經歷過謊言比任何東西都普遍,很多地方都充滿謊言,甚至有人提出了“謊言說了一千遍就是真理。”這樣的謬論,但今天有人依然在推崇,在高舉。

  但主耶穌講的很清楚,“說謊是出於魔鬼,魔鬼也是說謊之人的父。”而神的兒女不可說謊,一切謊言都應該從神的兒女當中除去,所以作為神的兒女,當學習的一個必修功課就是作一個言語誠實的人,不往來傳舌,不捏造是非,不信口雌黃,不惡言毀謗。所以有人說:上帝創造人類,真是奇妙的設計。奇妙在哪裡呢?奇妙在我們有兩隻耳朵,只管聽,我們有兩隻眼睛只管看;二個鼻孔,只管呼吸;可是嘴巴只有一張,它比誰都忙,要吃飯,要說話,要唱歌,還要說謊,吵架、罵人、詛咒,嘴巴管的事情之多超過耳朵、眼睛、鼻子好幾倍。按道理說,人至少要四張嘴巴才夠應付。

  可是嘴巴不僅一張,舌頭外面還有牙齒,牙齒外面還有嘴脣,擋了一層又一層,目的是要謹慎,可是卻經常說謊。

  所以,作為基督徒當言語誠實。

  有這樣一個故事與弟兄姊妹分享:從前有一個國王膝下無子,心中非常苦惱,於是到森林裡找了三位林中仙女,來幫助國王,三個仙女答應了國王的要求,要給國王一個王子,當王子出生時,三位仙女都來祝賀:第一位仙女說祝王子英俊健康;第二位祝王子聰明可愛;第三位仙女覺得前二位的祝福都太好了,怕王子以後驕傲,於是她給王子一樣特別的禮物——一對驢耳朵。王子一天天長大,又俊美又聰明,可是他的一雙驢耳朵卻越來越大,越來越明顯,每天都要小心翼翼戴著帽子,但是頭髮越來越長,國王決定聘一位專任理髮師住在皇宮,並吩咐要保守祕密。日子久了,理髮師被這個祕密憋出病了,於是他找到一位隱士替他出主意,對方建議說你到森林裡挖一個洞,把你心中的祕密給這個洞說,然後再埋起來。理髮師照這樣去做,果然心情好多了,身體的病也好了。可是沒過多久,那個地方長了蘆葦,有幾個牧童從那裡經過,每個人砍了一節做哨子吹,不料每個哨子吹出的聲音竟然是“王子長了驢耳朵,王子長了驢耳朵”,不久,就傳遍了全國,國王知道了,就要把理髮師抓來判他死刑,可是王子卻說不要這樣,理髮師說的是真話,我的確有一雙驢耳朵,就算我有一雙驢耳朵我也能治理好這個國家,當個好國王。結果,是王子的驢耳朵竟自動消失了,與常人一樣。可見,誠實不僅是對別人,也同樣是對待自己。

  二、說感謝的話

  “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的讚美主。凡事要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常常感謝父神。”***弗5:19-20***“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地存在心裡,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神。”***西3:16***“感謝”“感恩”是人與人相處的重要一部分,常言說“受人點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就是這個道理。因為有了感謝的心,感謝的言語,就會建立美好的家庭關係,人際關係同樣活在感恩中,常有感謝的言語也是一個人成熟,一個基督徒的重要標記。例:我到一個姊妹家中去探訪,在她家裡,我和她的老伴交通,這位姊妹倒了兩杯水端了過來,一杯給了我,另一杯給了老伴,我的“謝謝”還沒說出口,就聽見姊妹的老伴說:“親愛的,謝謝你了。”這句話讓我很感動。如果換了你,你的態度是什麼呢?你可能會說,那是應該的,她不給我倒水,難道還讓我給她倒嗎?在基督徒的信仰生活中,“感恩”“感謝”非常重要必要。

  所以,有人說:有感謝的地方就有美好的見證;有感謝的地方就有歡聲笑語;有感謝的地方就有和睦相處;有感謝的地方就能散發出來自基督的馨香之氣。“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 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5:16-18***在感謝中能讓人時常想到上帝的恩典;在感謝中能使我們有充足的信心面對生活的挑戰;在感謝中能給自己和身邊人帶來更多的祝福。

  三、說鼓勵的話

  “人心憂慮,屈而不伸,一句良言,使心歡樂。”***箴12:25***何為“良言”呢?鼓勵的話就是良言;這裡講一個二年級小男孩的故事:這個小男孩,他非常想扮演學校話劇裡的一個主角,面試那一天,媽媽帶他來學校,然後等著他試演選拔。作為母親最瞭解自己的兒子,因為他知道她的兒子既不會唱歌,也不會演戲,而且說話也有點結巴。45分鐘以後,小男孩帶著燦爛的笑容出來,媽媽非常驚訝,問道:“親愛的,面試結果怎麼樣?”“棒極了!媽媽!你猜怎麼著?我被選中去拍手喝彩了。”在現實中,每個人都在期盼著喝彩聲,都希望有鼓勵的掌聲,面對取得成績,我們需要掌聲,面對失敗,我們更需要鼓勵。有一個孩子考試,數學考了9分,回家時,孩子對他的媽媽說:我沒臉見你,我都想自殺!可是這位孩子的媽媽卻從心中知道孩子已經很努力了,於是對他說:“你很好,沒有考零分。”這位媽媽帶著孩子禱告,用言語鼓勵孩子,今天你能想到這個考9分的孩子,在國外留學嗎?“一句良言,使心歡樂。”所以,從今天開始,讓你的每一天都對每一個家人說一句鼓勵的話開始。吃飯時,對自己的家人說:你今天的菜炒得真好吃。對孩子說:你今天早晨起得真早。對你的愛人說:你今天的衣服真漂亮。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讓你我的語言,都成為上帝祝福的泉源,讓每一個身邊的人得到造就建立,讓上帝的名在你我的言語上都得榮耀。正如弗4:29所說“汙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

  二

  講章:基督徒的兩種言語

  歌羅西書4:2-6

  有一個很喜歡養鸚鵡的人,有一天買了兩隻鸚鵡,過了幾天這個人想,這兩隻鸚鵡跟他住在一起,以後牠們講的話都是一樣的,倒不如養一隻就好了,他就決定把其中的一隻送給人。剛好那天牧師來拜訪,這個人就把其中的一隻鸚鵡送給牧師養。過了幾個月以後,這個會友養的鸚鵡已經開始說話了,他很想知道另一隻鸚鵡的情況如何,他就帶著他的鸚鵡去找牧師,果然牧師養的鸚鵡也開始說話了。這兩隻鸚鵡各自學會說三句話,牠們見面的時候,會友的鸚鵡說:我們一起玩耍,牧師的說:要常常聚會,第一隻鸚鵡又說:我們結婚,牧師的鸚鵡說:要多多禱告,會友的鸚鵡最後說:我們一起親嘴,牧師的鸚鵡說:感謝主,禱告蒙垂聽。

  今天這段經文談兩種基督徒的言語,第一種言語是向神說的話,第二種言語是,基督徒與非基督徒交往時所說的話。基督徒向神說的話,就是禱告,如果我們將一天中所有的禱告內容記下來,和這段經文對照,就會發現我們的禱告需要調整。和非基督徒的談話內容也是一樣,在不注意中,我們可能浪費了許多為主作見證的機會。這段經文有三個共通的原則,幫助我們調整這兩種言語。這三個原則是,把握時間、正確的態度、適當的內容。

  第二節說:“你們要恆切禱告”,第五節說:“你們要愛惜光陰”,這兩句話都和時間有關,這兩句話分別把我們的禱告,和與非基督徒交往時的時間問題點出來。這兩個問題一個是,話太少了,另一個問題是,話太多了。許多基督徒有這樣的現象,禱告的時候講不到幾句話,就禱告不下去了;但是跟人閒聊時話又多得不得了,可以講得忘記時間。

  大部份基督徒都知道禱告很重要,但禱告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卻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件事。禱告不應該只有在吃飯前,或聚會中做。保羅說,要恆切禱告,在聖經原文中“恆切”的意思是,堅持和黏得很牢。按照這個意思,禱告對基督徒來說,是每一分鐘的事,要把禱告黏在生活裡面,隨時隨地都要禱告。沒有一個基督徒的靈命會好到沒有低潮的時候,我們總會有不想禱告的時候,覺得再怎麼禱告,事情還是沒有改變,困難還是那樣的嚴重,我們感覺到四周似乎圍著又高又厚的牆。處在這種環境中還是要禱告,在禱告中神要先在我們身上工作,然後在我們的環境上工作。

  相對於禱告時間太少的問題,就是我們與非基督徒閒聊的話太多了。這個話的意思不是說,我們不能跟別人閒聊,一個開口閉口只有耶穌的基督徒,在傳福音的事上不是一個有智慧的人,不要以為我們在教會中講的話,教會以外的人都聽得懂。其實我們常常講一些別人聽不懂的話,什麼撒但的攻擊和綑綁,屬靈的爭戰這一類的,我們明白,別人卻不一定能夠明白的話。在四福音書裡面,耶穌大部份的教訓都帶著比喻,目的就是要幫助人明白福音。

  我們也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爭辯上,大部份的人對政治跟宗教的話題很敏感的,特別在不同信仰和支援不同政黨上,一開始了爭辯的話題,不但浪費時間,而且會讓對方更加排斥。如果您不知道對方的信仰態度時,應該讓他先看出您的特別之處,這些特別之處當然是正面的。四月間我去大陸出來的時候,從深圳機場到邊境這段路,是搭公共汽車的,我跟兩對西國宣教士一起,所以也被人注意了。在公共汽車上,坐在我旁邊的人看我跟四個外國人一起,就找我講話,一開始他的話題都在四位外國人上,後來他把話題轉到我身上,談話中他問我的年齡,我叫他猜,他說十八歲,我沒有回答,就把臺胞證拿給他看,他一看到我的出生日期就很驚訝的又問,你為什麼看起來那麼年輕,我告訴他說,因為我是信耶穌的,然後把信耶穌的好處告訴他。雖然當時他沒有什麼反應,但至少這個人聽到了關於信耶穌的事。

  基督徒的言語,第二個原則是用正確的態度講話。向神禱告時要儆醒,與非基督徒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

  耶穌最親近的三個門徒,有兩次和耶穌一起禱告時睡著了。在客西馬尼園那次,大家應該都知道,當耶穌看見彼得、雅各、約翰睡著時,對他們說:“總要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耶穌知道這三個門徒累了,但希望他們有儆醒的禱告,免得陷入試探中。另一次門徒禱告時睡著了,是在耶穌登山變像時***

  與非基督徒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我們和不信主的人談福音的態度,會影響對方對福音的接納程度。一般人對基督徒傳福音的觀感,大概有幾類,有人覺得基督徒講話很嚴肅,有人覺得枯燥無聊,也有人覺得壓力很大,好像不說願意信,就會絕交似的。傳福音時的基本態度要和氣,不要對方拒絕就變臉,對方信主是聖靈的工作,我們只是一個器皿,讓神使用罷了。向非基督徒作見證的內容,要像食物用鹽調和過一樣,讓人容易明白。

  傳福音時千萬不要為了讓人信主,講一些超過聖經或斷章取義的話,向神禱告時不要只有求,也要有感恩。這是基督徒在言語上的第三個原則,內容要適當。

  內容適當的言語,會調整我們的禱告和與人談話的時間,也會改變關係。感恩越多的禱告,會讓我們親近神的時間越長,在禱告中只向神祈求,對我們的信心沒有幫助,許多神已經答應的事,只有在感恩的禱告裡面才能發現,當我們從感恩中確定神的作為時,禱告的態度也就不一樣了。

  彼得前書三章十五節說:“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的心回答各人”。傳福音時的內容要適當,是需要作準備的。我們不曉得不信主的人什麼時候會問福音的事,所要要常常作準備,多讀聖經,多讀屬靈的書籍。我們對還不信主的人有責任,幫助他們認識救恩。保羅要我們在言語上小心,一句話講出來,可以表達出我們的態度、信心、和對方需要的答案。求神幫助我們的言語,能夠為主作見證。

  三

  講章:基督徒的個人生活:言語

  《伊索寓言》的作者伊索,是古希臘一位睿智的奴隸。一天,主人把 他叫來,要他去買世界上最好的東西。不久,伊索便從市場歸來,他所帶回的是一盤動物的舌頭。主人不解地問:“這怎麼能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呢?”伊索不慌不 忙地答道:“世界上還有什麼能比舌頭更好呢?我們用舌頭教學、說服、訓導、禱告、解釋、描寫、證明、肯定。我們用舌頭說出‘親愛的’、‘上帝’和崇高而神 聖的字‘媽媽’。”主人聽後,連聲稱道,接著又讓他去買世界上最壞的東西。很快,伊索又從市場歸來,他所帶回的還是一盤舌頭。主人見狀,無比生氣,嚴肅地 問他:“你不是說這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嗎?怎麼又成了最壞的了?”伊索慢條斯理地說:“舌頭的確是世界上最壞的東西!它是一切陰謀的源泉,一切造謠中傷的 開端,一切爭論的禍首。在廣場上壞詩人用舌頭使我們疲倦。舌頭能撒謊、掩飾、顛倒是非、誹謗、侮辱、求乞、詛咒,能讓人萎靡不振,讓人出賣、誘惑並且墮 落。我們正是用舌頭說出這樣的字眼:‘你死’、‘無賴漢’、‘奴隸’。”

  所有受造物中,上帝唯獨賜予人類能說會道的舌頭,可 是,人們卻不能很好地運用自己的言語。作為基督徒,我們應當正確地認識言語,並慎重地使用言語,藉著舌頭榮耀上帝。《雅各書》警告我們:“我們用舌頭頌讚 那為主、為父的,又用舌頭咒詛那照著上帝形像被造的人。頌讚和咒詛從一個口裡出來,我的弟兄們,這是不應當的。泉源從一個眼裡能發出甜苦兩樣的水嗎?” ***雅3:10-11***

  一、言語的影響

  我們之所以強調善用舌頭,是因為言語會影響人生的方方面面,雅各指出:“原來我們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雅3:2***這裡指出,言語會直接影響到我們能否成為上帝所要求的“完全人”,它的威力,由此可見!

  1.言語關乎敬拜

  飽經滄桑的所羅門在晚年所著的《傳道書》中寫道:“你到上帝的殿要謹慎腳步。因為近前聽,勝過愚昧人獻祭,他們本不知道所作的是惡。你在上帝面前不可冒 失開口,也不可心急發言。因為上帝在天上,你在地下,所以你的言語要寡少。”***傳5:1-2***這段經文告訴我們,上帝所喜悅的敬拜,在於我們避免“冒失開 口”,避免“心急發言”。儘管我們可以在敬拜中向上帝表達任何心聲,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在他面前信口開河。敬拜上帝時,我們要儘可能多地“近前聽”, 專心致志的聆聽,遠比喋喋不休的傾訴要強。因此,我們應當切記,在敬拜中,“你的言語要寡少”。

  2.言語暴露心靈

  沒有人可以看到別人的心思,但我們很容易從一個人的言語中得知他的心理活動,因為他的言語會毫無保留地暴露出他的心靈狀態,正所謂“言為心聲”。耶穌在 一段關於善惡的講論中表達了這樣的思想:“善人從他心裡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裡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 ***路6:45***雖然有些人善於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掩飾自己的內心世界,但那不過是一個短暫的欺詐行為,他可以欺騙人一時,但不能欺騙人一世。一切口是心 非、口蜜腹劍之人,最終都會用言語將自己的內心世界暴露無遺,讓旁人一覽無餘地認出他的真面目。

  3.言語見證虔誠

  論到“虔誠”時,雅各有一句讓人振聾發聵的話:“若有人自以為虔誠,卻不勒住他的舌頭,反欺哄自己的心,這人的虔誠是虛的。”***雅1:26***對於“虔 誠”,教會一直流傳有很多個“硬指標”,比如讀經、禱告、聚會、奉獻、服侍等等。這些當然都是虔誠的具體體現,但卻並非虔誠最重要的體現,雅各指出,即便 一個人按著他人的教導或者自己的理解,做過許多與“虔誠”有關的事情,以致讓他早已“自以為虔誠”,但若不懂得“勒住他的舌頭”,那麼,他所追求的虔誠就 都成了“虛的”,他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將失去意義。由此可見,言語是虔誠最有力的見證。

  4.言語體現品格

  保羅勸年輕的提摩太說:“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前4:12***作為基督徒,必須以聖潔的品 格成為他人的“榜樣”,所以保羅在這裡列出了基督徒應有的五種品格,而這五者中,放在第一位的就是言語。何以如此?雅各為我們提供了答案:“舌頭是個罪惡 的世界,能汙穢全身。”***參雅3:6***的確,人間的很多罪惡,均因言語而起,比如:捕風捉影、造謠生事、搬弄是非、煽風點火、挑撥離間、惡語中傷、拍馬溜 須、阿諛奉承……但凡幹過這類事情的人,人品一定會有問題,所以說言語體現品格。

  5.言語決定禍福

  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聖經》中亦有類似的教導:“人因口所結的果子,必享美福,奸詐人必遭強暴。謹守口的,得保生命;大張嘴的,必致敗 亡。”***箴13:2-3***言語的確影響生活的質量,雖然不是每一句不合時宜的話都會導致生命的“敗亡”,但“大張嘴的”人往往不受人歡迎,以致自己的路越 走越窄,這也不能不說是人生的一大不幸。

  二、言語的追求

  言語的影響如此之大,所以我們應當在這方面好好操練自己。《聖經》是一本講究實踐的書,所以它並不只是為我們確定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指出每一個目標之後,上帝都會為我們指出通往這個目標的明確的道路和正確的方法。對於言語的追求,下文要從八個方面來看。

  1.言語要真實

  耶穌說:“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太5:37***基督徒的言語應當絕對真實、可靠。對於知道、明白的事 情,我們要和盤托出、暢所欲言;對於不知道、不明白的事情,我們要守口如瓶、沉默不語;對於似是而非、模稜兩可的事情,我們要慎思明辨、冷靜思考,不能以 訛傳訛,更不能添油加醋。有一個成語,叫“三人成虎”,意思說如果有三個人同時謊報城裡有老虎時,聽的人就會信以為真。事實就是如此,哪怕再荒唐的謠言, 只要說的人多了,就會有人相信那是事實。由此可見,不真實的言語具有多大的殺傷力。

  2.言語要寡少

  《箴言》說:“寡少言語的有知識;性情溫良的有聰明。”***箴17:27***又說:“多言多語難免有過,禁止嘴脣是有智慧。”***箴10:19***學生問墨子: “人的話多了好,還是少了好?”墨子說:“公雞每天只叫一次,人們聽見,便都起床;青蛙整天在叫,卻沒有人注意它。”蘇格拉底說:“上帝賦予人類一張嘴、 兩隻耳朵,就是讓人多聽少說。”美國學者統計,一個人平均每天說話約為1小時,一生中花費在談吐上的時間約為2年半左右。如果將這些話全部“記錄在案”, 那將是每本400頁、由1000本組成的“鉅著”。可是,如果我們將這些話稍作整理和分析,就知道有多少話屬於廢話。

  3.言語要智慧

  對於言語中的智慧,我們要從兩個方面來看:第一,說話用智慧:《箴言》說:“口善應對,自覺喜樂,話合其時,何等美好。”***箴15:23***用智慧說話, 會讓聽者心悅誠服,既而將說話的人牢記在心。相反,不用智慧說話,會讓聽者暴跳如雷,既而將說話的人懷恨在心。第二,話中有智慧:《箴言》說:“義人的口 滋生智慧,乖謬的舌必被割斷。”***箴10:31***基督徒的言語中,應當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讓聽到的人能從我們的話中得著智慧,並因此認識上帝。

  4.言語要合時

  《箴言》說:“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箴25:11***“金蘋果在銀網子裡”,這是多麼賞心悅目的畫面,“話說得合宜”,同樣能體現 這種美感。作為基督徒,我們說話時要注意時機,注意場合,要把話說在點子上,使說出的話達到應有的效果。做到這一點,實屬不易,因為我們總是在該說的時候 不說,不該說的時候亂說。事實上,該說的時候不說,我們就可能失去蒙福的機會;不該說的時候說了,我們就可能招來意外的麻煩。

  5.言語要純全

  保羅勸勉提多說:“你自己凡事要顯出善行的榜樣,在教訓上要正直端莊,言語純全,無可指責,叫那反對的人,既無處可說我們的不是,便自覺羞愧。”***多 2:7-8***保羅指出,我們的身邊,總會有一些“反對的人”,他們習慣於針對我們的言論進行批評。這種情況下,“言語純全”是非常必要的追求。這裡的“純 全”,《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恰當”,《呂振中譯本》譯為“健全”。綜合三種譯文,其中心意思就是要我們的言語沒有漏洞,力爭讓那“反對的人”無懈可擊。

  6.言語要公義

  《箴言》說:“公義的嘴為王所喜悅,說正直話的,為王所喜愛。”***箴16:13***根據上下文來看,經文中的“王”是指世上的君王,講到他們的用人方式。 不過,我們也可以將這裡的“王”理解為天上的君王,他同樣喜悅“公義的嘴”。“公義的嘴”,必“說正直話”。因此,作為基督徒,我們要在說話時始終堅持公 義的立場,始終支援正直的原則,不能昧著良心說話,不能帶著目的說話,我們既不能用言語為自己謀利益,也不能用言語為他人設陷阱。

  7.言語要和氣

  《歌羅西書》說:“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西4:6***我們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而不是常常帶著怒 氣,更不是常常帶著霸氣。在與非基督徒的交往中,不少人會有一種居高臨下的霸氣,這種方式只會引來對方的反感,以致對福音有了強烈的牴觸情緒。有智慧的人 懂得心平氣和地與他人交流,這樣可以拉近自己與對方的距離,從而讓他們被我們的言語感染,也被我們的魅力感染,其結果就是潛移默化地把福音傳給他們。

  8.言語要幽默

  曾讀過一篇題為《幽默的力量》的文章,文中有這麼一段:“幽默是一種力量,是一種在不知不覺中能打動人和感動人的力量。它就像陰雨季的陽光,冬天裡的青 草,沙漠裡的甘泉一樣,給人以愜意和舒適的感覺。”《聖經》中沒有出現“幽默”這個詞,但並不意味《聖經》反對幽默。事實上,《聖經》中有不少幽默的句 子,讓人在忍俊不禁的歡樂中記住上帝的話語。在我們的言語中,應當善於運用幽默,這樣可以更好地促進我們與聽者的關係。

  三、言語的禁忌

  上文中,我們談到了基督徒在言語上應當追求的大原則。這一段中,我們要從禁忌的角度,談談基督徒在言語上應當注意的一些細節。對於言語的禁忌,下文要提到七種。

  1.忌閒話

  生活中,我們總會與旁人說一些不假思索、不著邊際的話,這些便是閒話。對於這一類話,耶穌有嚴厲的警告:“我又告訴你們:凡人所說的閒話,當審判的日 子,必要句句供出來。因為要憑你的話定你為義;也要憑你的話定你有罪。”***太12:36-37***不就是閒話嗎,為何要以此作為審判的標準?巴克萊 ***WilliamBarclay***說:“在我們不注意的時候所說的話,就是最能表明我們是什麼人的話,這是一種足以使人謙卑並警戒人的事情。……要記得上 帝並不是用他慎重考慮時所說的話來判斷他;而是以他在脫去傳統的約束,內心真正的感覺浮現時,所說的話來判斷他。”

  2.忌謊話

  《箴言》指出:“耶和華所恨惡的有六樣,連他心所憎惡的共有七樣,就是高傲的眼,撒謊的舌,流無辜人血的手,圖謀惡計的心,飛跑行惡的腳,吐謊言的假見 證,並弟兄中佈散紛爭的人。”耶和華所憎惡的七樣事中,就有兩樣與謊話有關,分別是“撒謊的舌”和“吐謊言的假見證”。因此,我們必須禁忌謊言。長期說 謊,會有兩大危害:第一,降低自己的威信:伊索說:“說謊話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說了真話也沒有人相信。”這是多麼可怕的後果!第二,破壞團契的氛 圍:《以弗所書》說:“你們要棄絕謊言,各人與鄰舍說實話,因為我們是互相為肢體。”***弗4:25***

  3.忌髒話

  《以弗所書》說:“汙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弗4:29***《歌羅西書》說:“你們要棄絕這一切的事, 以及惱恨、忿怒、惡毒、毀謗,並口中汙穢的言語。”***西3:8***這裡提到的“汙穢的言語”,是指低階趣味、不堪入耳的髒話,包括用於辱罵他人的髒話,也包 括用於引人發笑的髒話。時下,很多人對髒話不以為然,早已將之視為家常便飯,無論什麼場合,都會對之津津樂道,更有甚者,有人竟將髒話當成張揚個性的口頭 禪。作為基督徒,我們必須“棄絕”這一類話,做到“一句不可出口”。

  4.忌讒言

  “教牧書信”中,保 羅兩次提到讒言的禁忌,一次是對女執事的要求:“女執事也是如此,必須端莊,不說讒言,有節制,凡事忠心。”***提前3:11***另一次是對老年婦人的要求: “又勸老年婦人,舉止行動要恭敬,不說讒言,不給酒作奴僕,用善道教訓人。”***多2:3***這裡所說的“讒言”,包括無中生有的謠言,亦包括挑撥離間的壞 話。這一類話的殺傷力很強,所以我們應當絕對遠離。愛德華茲***JonathanEdwards***說:“誹謗者尤甚於刺客,因為後者只殺害肉體,前者則殺害 名譽及安寧。”詩人大衛在談到朝聖者的素質時指出:“他不以舌頭讒謗人,不惡待朋友,也不隨夥毀謗鄰里。”***詩15:3***

  5.忌怨言

  《彼得前書》說:“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警醒禱告。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你們要互相款待,不發怨言。各人要 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侍,作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4:8-10***一個健康的教會,在於充分調動全體肢體的積極性,讓“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 侍,作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然而,達成這個目標的途中,有一塊極大的絆腳石,就是怨言。發怨言的人多了,教會就沒有辦法成長。出埃及時,一大批猶太人 在怨言中倒下。今天的教會,應當引以為戒,切記《聖經》的教導:“你們要互相款待,不發怨言。”

  6.忌惡言

  《詩篇》34篇中說:“有何人喜好存活,愛慕長壽,得享美福,就要禁止舌頭不出惡言,嘴脣不說詭詐的話。”***詩34:13-14***顧名思義,“惡言”就 是惡劣、惡毒的言語。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誰都受不了他人拋來的惡言,可是我們又時常將惡言拋向他人。一般來說,惡言分為兩種: 一種是惡意的,一種善意的。所謂惡意的惡言,是指處心積慮地炮製出的惡毒言語,目的就是要給對方帶來傷害。所謂善意的惡言,是指以“直爽”的名義說出的惡 劣言語,雖然出心很好,但給他人帶來的傷害依然無法估量。故此,無論出於什麼目的,我們都要“禁止舌頭不出惡言”。

  7.忌誓言

  《雅各書》說:“我的弟兄們,最要緊的是不可起誓。不可指著天起誓,也不可指著地起誓,無論何誓都不可起。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免得你們 落在審判之下。”***雅5:12***猶太人喜歡起誓,由於覺得自己的誓言缺少力量,所以他們習慣於指著天地、聖城,甚至自己的頭起誓。耶穌在“登山寶訓”中提 醒他們,“什麼誓都不可起”。雅各的教導與耶穌完全一致。我們為什麼要禁忌誓言呢?因為誓言的背後,暴露出的其實是對自己的言語沒有十足的把握。事實上, 只要我們能夠百分之百地保證自己的言語是誠實的,起誓就成了多此一舉的行為。

  上帝賜予了我們說話的技能,但我們卻時常以言語傷 害他人,又以言語羞辱上帝。上帝深知我們的軟弱,所以不厭其煩地將說話的技巧指示給我們。綜合以上的分析,我們應該對言語方面的追求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認 識。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後,就應當竭力按著《聖經》的教導去行。然而,靠著自己,我們著實難以做到,還需要上帝的幫助。讓我們與大衛一起祈禱:“耶和華我的 磐石,我的救贖主啊,願我口中的言語,心裡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悅納。”***詩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