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閱讀與理解

  閱讀是一從書面材料中獲取資訊的過程。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一***

  ①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們對電力的需求越來越多,目前,我國的發電方式主要集中在火力發電,而火力發電所需的化石能源越來越少。因此,開發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解決能源和環保問題的重要戰略措施之一。在眾多可再生能源中,水電受地理位置和季節的限制,核電對環境汙染比較嚴重,太陽能、地熱能發電量又極小。風能是一種可再生的、清潔無汙染的能源,可以大規模開發,用它來發電可以彌補上述發電方式的不足,來替代傳統的發電方式。

  ②風能是太陽能的一種轉化形式。太陽照射到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各處受熱不同,將會產生溫差,從而引起大氣的對流運動形成風,其攜帶的能量即風能。把風能先轉換為機械能,再把機械能轉換為電能,這就是風力發電。我國的風力資源十分豐富,僅次於俄羅斯和美國,居世界第三位。根據國家氣象局氣象研究院的估算,我國10m高度層的風能資源總儲量為3226GW,實際可開發風能資源總量約為1000GW,其中陸地上風能儲量約253GW,海上可開發和利用的風能儲量約75GW。主要分佈在兩大風帶:一是“三北地區”***東北、華北北部和西北地區***;二是東部沿海陸地、島嶼及近岸海域。

  ③我國的風力發電技術已趨於成熟。風力發電技術就是利用風能的可再生性,其工作原理是風輪葉片在風力的作用下旋轉,帶動發電機轉動進而發電。目前,國際上主流的風力發電機組為1.5~3MW。風力發電機組正不斷向大型化發展。歐洲已批量安裝3.6MW風力發電機組,美國已研製成功7MW風力發電機組,而英國正在研製巨型風力發電機組。當前我國國內市場的主流風電機組機型主要是1.5MW和2MW,但2.5MW及以上功率的機型新增裝機容量增長速度明顯加快,5MW和6MW風電機組已開始進入市場。隨著我國風力發電技術的成熟,今後我國的風力發電成本將大幅降低,技術裝備國產化比例將繼續提高,海上風電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

  ④我國政府對風力發電的投入逐步加大。目前,風力發電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業中增長最快。從2005年開始,我國風電連續5年實現翻番增長,2010年風電裝機容量突破44.7GW,成為世界第一,2011年,我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62.7GW,在裝機方面繼續保持全球領先,其中,區域裝機容量的增長分佈如下圖。隨著國內風電製造技術的提高,發電成本得以快速下降,風力發電是新能源中最具有經濟發展前景的一種發電形式。展望未來,化石能源的枯竭,環保意識的增強,政府的支援等因素將使風電更具市場競爭力和巨大的發展前景。

  1.從文中看,我國的傳統發電方式主要是___,“新能源的領跑者”是指___***4分***

  2.選文第③段劃線句運用_的說明方法,其作用是__。***3分***

  3.風能是一種可再生的、清潔無汙染的、可大規模開發的新能源,我國發展風力發電的優勢體現在:***9分***

  4.根據文意,下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風能作為新的清潔無汙染的能源,已幾乎完全替代傳統的發電方式。

  B.用專門的裝置把風能轉換為機械能再把機械能轉換為電能為風力發電。

  C.當前5MW和6MW的風電機組已經成為我國目前國內市場的主流風電機組。

  D.我國的風力發電量自2005年起,已經持續數年保持在全球的領先地位。

  5.請聯絡我國風力資源的分佈特點,分析柱狀圖中我國2010-2011年間區域裝機容量的增長特點。***4分***

  答案:

  1.火力發電***2分*** 風力發電***2分***

  2.:舉例子***列數字******1分***具體說明風力發電機組正不斷向大型化發展。***2分***

  3.我國的風力資源十分豐富。***3分*** 我國的風力發電技術已比較成熟。***3分***我國政府對風力發電的投入逐步加大。***3分***

  4.B

  5.從圖看出,我國的風力資源主要分佈在兩大風帶:一是“三北地區”***東北、華北北部和西北地區***二是東部沿海陸地、島嶼及近岸海域。***2分***;我國風電裝機容量的主要增長在“三北”。***中南、西南和港澳臺地區增長不多。******2分***

  ***二***

  ①關心天氣變化的人每天都收聽天氣預報,但是不少人往往習慣只以氣溫的高低作為判斷環境冷熱的惟一指標,這是片面的。

  ②氣溫適中時,空氣中的相對溼度對人體冷熱感覺的影響較小。所謂氣溫適中,是指使人既不覺得熱,又不感到不冷,這個溫度叫做“不感溫”。人們對環境的“不感溫”是不同的,如人體對空氣不感溫為24℃,對水的不感溫為34℃,這就是說在24℃的空氣和34℃的水中,人們會覺得不冷不熱,十分舒適。因為人正常體溫為37℃,在空氣中,24℃的空氣會帶走人體一部分熱量,而體內產生的熱量則會彌補空氣帶走的那部分熱量,使得人體向外散失的熱量與體內產生的熱量正好相等,人體保持了相當的熱平衡,使人們感覺良好。當環境溫度低於或高於“不感溫”時,人們就會有明顯的冷感或熱感。這時,相對溼度便會對人體冷熱感起很大的作用。比如,當氣溫25℃、相對溼度30%時,人體沒有什麼冷熱的感覺***即舒適***;同一氣溫,若相對溼度增大到95%時,人體就感覺悶熱了……

  ③人體的冷熱感與風力也有重要的關係。冬季當你靜止或徒步行走時,本來穿著衣服感覺冷暖剛好適宜;如果坐上賓士的卡車或窗戶大開的汽車、電車,立刻就會覺得風聲大作,周身寒冷。這是因為風能把人體周圍的空氣保溫層吹散,把熱量帶走的緣故。一般風力越大,人體散失的熱量越快、越多。從實驗中,大致可以計算出這樣的結果:當氣溫在0℃以上時,風力每增加2級,人的寒冷感覺會下降3℃~5℃;氣溫在0℃以下,風力每增加2級,人的寒冷感覺會下降6℃~8℃

  1.本文通過指出“人們一貫以氣溫的高低來作判斷環境冷熱的惟一指標”這一說法的片面性,那麼人體的冷熱感還與什麼因素有關係?***2分***

  2.寫出在24℃空氣中,人們會感到不冷不熱,十分舒適的原因。***2分***

  3.第②段中畫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意在說明什麼?***5分***

  4.寫出本文運用下定義說明方法的一句話。***2分***

  5.“一般風力越大,人體散失的熱量越快、越多”中“一般”一詞可不可以去掉?為什麼?***4分***

  答案:

  1.空氣中的相對溼度  風力 ***2分***

  2.如人體對空氣不感溫為24℃ ***2分***

  3.作比較、列資料、舉例子***3分***  當環境溫度低於或高於不感溫度時,人們就會有明顯的冷感或熱感。這時,相對溼度便會對人體冷熱感起很大的作用***2分***

  4.所謂氣溫適中,是指人既不覺得熱,又不感到冷,這個溫度叫做“不感溫”。***2分***

  5.不可以。因為“一般”表示經常情況下,不含特殊情況。去掉後,表達就不準確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