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謠教案設計及反思

  《長城謠》是臺灣女詩人席慕容的一曲鄉戀之歌,讀這首詩歌,有的是歷史的深重追思、反省,有的是感念那海外赤子的鄉愁鄉情,還有的是築成我們新的民族魂魄的奮發,還有就是對祖國民族的祝願。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長城謠》教案及反思,供你參考。

  《長城謠》教案

  【教學目標】

  1、在反覆朗讀中加深對詩歌的感悟,獲得審美愉悅。

  2、通過學習和訓練,使學生會欣賞詩歌,更好地品味詩歌。

  3、在學習詩歌中培養聯想和想象能力。

  4、學習會仿寫詩歌。

  【教學流程】

  一、以“境”導讀

  1、有一種情感,曾經流淌文人騷客的筆端,像涓涓的細流匯成的江河。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吟唱***天上一個月亮,

  水裡一個月亮,

  天上的月亮水裡,

  水裡的月亮在天上。

  而現在,

  鄉愁是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這是一種什麼的情感?***鄉愁 鄉思***

  2、作者簡介

  席慕蓉,臺灣女詩人,1943年出生於重慶,祖籍內蒙古,長在臺灣,20世紀八十年代回故鄉。

  二、以“法”引讀

  1、你們以前讀過詩嗎?讀詩有什麼方法?

  2、先學生讀,再教師範讀,讓學生作比較,誰得更好?好在哪裡?

  學生給生字注音,學生討論劃分節奏,教師巡視指導,然後集體解決難點。

  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焚起 敕勒

  3、推薦學生朗讀。

  三、以“情”賞讀

  1、你認為應帶著怎樣的感情來朗讀?

  2、教師範讀

  ⑴學生關上課本,體會詩的感情。***思鄉***

  ⑵從哪些詩句可看出?***第三節***

  ⑶要做夢,須入睡;無眠,則未入睡。那作者說“無眠的夢”,不矛盾嗎?如何理解這樣的矛盾呢?***作者想回家鄉想得夜不能寐,希望自己能早日回到家鄉。***

  四、以“議”品讀

  1、詩的感情如何表達呢?***藉助具體可感的事物***

  2、男女生輪讀,想象。藉助了什麼事物?***敕勒川 陰山下 月色 黃河 長城***

  3、為什麼要藉助長城?有何深意?***組織學生討論:因為在所有中國人的心中長城是祖國的象徵,是中華民族的象徵,長城作者的心靈深度更是故鄉的象徵,是自己的爹孃。***

  4、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

  教師朗誦第一節,學生想象,想到了什麼?

  5、這種愛國之情非常非常的濃烈,你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第二節***

  6、自由朗誦第二節詩,說說要讀出什麼樣的味來。

  7、比賽朗誦,互相評論。

  五、以“聽”背讀

  1、學生推薦一個學生來範讀,其他同學關上課本聽讀,準備背誦。

  2、學生背誦。

  3、假如席慕蓉就在我們教室聽課,你想跟她說些什麼?提些什麼問題?

  六、以“仿”創讀

  1、假如要我跟她說,我想說下面的話,同學們想聽聽嗎?那下面我說了,你們把你們自己當作席慕蓉,那想又會跟我說些什麼呢?

  “慕蓉奶奶,我讀了你的詩,我為你濃濃的故鄉情節打動了,我也想學寫一首詩,你能幫我指點點嗎?”

  學生回答後,教師引出寫作要求。

  ⑴詩句形式:

  ⑴儘管……

  儘管……

  你……

  ⑵為什麼……

  而……

  有……

  有……

  有……

  ⑵可以將“⑴⑵”連起來寫,也可以分開來寫,也可以寫一句二句。

  ⑶要傳達一種感情。

  ⑷要有具體可感的事物。

  2、學生朗誦自己的作品,師生賞析。

  【板書設計】

  板書1: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焚起 敕勒

  《長城謠》反思

  《長城謠》在教學重點的把握上注重於:鍛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生能力,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對席慕蓉詩《長城謠》的思想感情與藝術手法進行初步鑑賞,學生在自主探究、相互討論中瞭解《長城謠》思想內容與藝術特點。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兩個方面的強化:

  一、重在情境創設和誦讀中感悟語言藝術的美學特色。

  新課標在各學段都強調“以讀為本,讀悟結合”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在課前用董文華演唱的《長城長》匯入及本節課最後環節的用生活中有具體事物為“鄉愁”打個比方,用《長城長》來創設情竟,匯入席慕蓉詩《長城謠》。優美的音樂與聲情並茂的朗讀帶,立刻把學生帶入了《長城謠》的意境氣氛中,全詩的感情基調在這種美學欣賞中已潛移默化地傳達給了學生。

  二、注重以語文課為本,擴充套件學生的文化視野。

  教師要求學生課前收集有關“長城”意象的各類傳說、詩歌、名句、成語、歌曲等和作者的有關生平事蹟,學生找到的從秦始皇到歷朝各代詠長城的詩文、講長城的故事、感受到的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在生存發展、戰爭與融合中的民族文化心理過程史。可以說,長城凝聚了中華民族子孫的心血,而學生上網找到的有關作者的生平事蹟更有助於學生對《長城謠》的欣賞,通過這堂課讓學生看到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

  當然這堂課也還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整堂課學生的參與面還不夠,有些問題沒有給學生一個明確的答覆,讓學生模稜兩可。可想而知教改路還很長,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