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叛逆心理論文

  在對小學生的施教過程中,家長、教師及專職教育工作者們普遍感到當代小學生存在嚴重的“叛逆心理”現象,並且不斷地向低年級蔓延。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小學生“叛逆心理”的調節方式》

  【摘要】在對小學生的施教過程中,家長、教師及專職教育工作者們普遍感到當代小學生存在嚴重的“叛逆心理”現象,並且不斷地向低年級蔓延。一旦形成“叛逆心理”,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本文主要針對小學生“叛逆心理”的表現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調節方式。

  【關鍵詞】小學生;叛逆心理;調節方式

  “叛逆心理”一詞在最近幾年廣泛流行,而且這一現象呈現出了越來越低齡化的趨勢。根據《心理科學》雜誌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小學生中經常存在“叛逆心理”的達到了32.6%,偶爾存在“叛逆心理”的達89.4%。“叛逆心理”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了促使學生健康、有序的發展,作為教育者,我們必須探究小學生“叛逆心理”的化解藝術,獲得主動權。

  1積極鼓勵。合理除錯

  社會心理學家卻認為:在人們的心靈深入,最渴望他人的讚美。人的天性是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支援。學生更是如此,一旦他們有進步,就應該得到表揚。在實際的教學情境裡,每個學生都希望教師公平地對待自己,盼望得到教師的賞識,討厭教師的厚此薄彼、偏袒和不公。特別是對“後進生”,家長、教師更應該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在全面充分肯定他們的優點的同時,懇切地提出希望,使他們看到自己的潛力和前程,從心裡感到快慰,進而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多一種鼓勵,就少一個背離者;多一句讚美,就有可以把搖擺不定的小學生拉入我們期望的行列。

  曾經就遇到過這樣一個學生涵,上課時不是開小差玩文具用品就是插嘴擾亂課堂秩序,另各個任課老師極為頭疼。又一次我看到她寫字寫得很認真,寫字姿勢也擺的很好,此時我及時向全班同學大聲說“今天涵是我們班寫字寫得最認真的,坐也是坐得最端正的,等一下老師要給她優秀加三顆星。老師知道以後她上課也會這麼認真的!”說完我看她,她也看我,從她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改過自新的決心。

  2投入情感。相互理解

  無論是心理學理論還是大量的現實都說明,感情是一隻無形的手推著人們的行為傾向和一些做法。對於生理、心理都不成熟的小學生來說,在其行為意向和決策中,受感情因素影響很大,他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好感與否直接影響著他們的行為。家長和教師應與他們多溝通,改變單一的批評式的語態,儘可能對其和藹可親、態度應誠懇,讓學生覺得家長、教師是真心實意地對他友好、消除他們敵意和戒備的心理。我們要讓學生從積極的意義上去理解大人,讓其明白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是善意的批評,家長教師也是人,也會犯錯誤。同時家長和教師也要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時瞭解他們在想什麼,做什麼,多聽他們的心聲,理解他們的歡樂與苦惱,放下長輩的架子,與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長幼關係。

  有一次,我從一直偷別人東西的鵬那裡看到了一本我校圖書館分發給班級裡的一本圖書。我心想這個鵬不僅要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還要打班級裡的圖書的主意了,真是可惡。說時遲那時快,我把手裡的語文書砸到了他的課桌上,他被驚了一下,猛地抬起頭看著我。我急忙走過去翻出他書包裡的那本書並質問他。當我瞭解到那本書是他讀四年級的姐姐到圖書館借的時候,我真後悔自己這樣做了,馬上向他真誠地道了歉,沒想到他爽快地說了不要緊。我抓緊時機,問他是不是喜歡看這寫書,告訴他如果喜歡看的話可以向我借……之後他真的向我借了很多書,並表示自己以後長大了還要寫書。在和他聊天過程中他也向我保證以後再也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了。就這樣,在這次的誤會中我和鵬建立了良好的師生、朋友關係,鵬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3家校合作。相互溝通

  我們知道家長是兒童教育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家校達成共識,協調教育方法,統一教育,有利於學生的健康心理髮展。當學生出現心理叛逆現象或心理障礙時,我們可以藉助家長的力量,通過“家校路路通”、“家校半日活動”等形式,加深家庭與學校的交流,使他們主動配合學校的教育,消除學生“叛逆心理”。教師可通過家訪,瞭解小學生在家的真實表現,對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指導家長掌握教育小學生的科學方法,鞏固和促進學生健康心理髮展。家長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時,也可到學校與教師共同探討,從而得出解決的方案。

  這一方法用在“浩”身上極為有效。浩是個不合群的孩子,說話有點大舌頭,學習成績總是班級最差,經常和其他孩子打架。在筆者觀察下來,浩這個孩子腦子還是挺靈活的,學習不應該這麼差,還有為什麼他一直打架呢?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我就到浩家進行了一次家訪。通過家訪我才瞭解到浩生出來就沒見過媽媽,因為這件事一直被其他小朋友欺負,這也是他一直打架的原因。至於學習那麼差是因為爸爸每天都要加班加到深夜,無暇顧及他的學習,爺爺奶奶也不懂。瞭解情況後我和孩子的家長共同商議總結了一些能夠幫助浩健康成長,促進學習的一些方法,並約定以後一定嚴格遵守。經過一個學期的共同努力,浩終於找回了自信,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4加強社會文化現象的分析。給予正確導向

  面對社會錯綜複雜的文化現象和社會問題,小學生往往還未具備正確的認識能力,常常是因為好奇心驅使模仿,難以辨清其實質或其中蘊含的積極、合理的因素。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和家長及時、有效、準確地把握這些現象和問題,把它提出來置於學生面前,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認識,避盲目的追隨。例如,現在“拼爹”這一詞在小學生中也很“火”,在他們心中已經形成了這樣一種概念:在當今這種社會,不論你學習怎麼努力,學成績多麼好,都沒有有一個有錢有權的爹來的實在。因此,有些孩子就自暴自棄,不肯腳踏實地地學習、做人。作為教師和家長我們應該從思想上糾正他們這種錯誤的觀點,並讓他們瞭解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總裁俞敏洪,美國總統奧巴馬等通過自己奮鬥獲得成功的人物事蹟,讓他們知道現在不是“拼爹”時代,還是要靠自己的時代。

  對待小學生的“叛逆心理”,我們應該有一個正確的態度。要認識到“叛逆心理”是一種跨文化的社會心理現象,只要根源在,它就不可避免地發生。因此,面對這一現象應泰然處之。“叛逆心理”是一種牴觸性很強的態度,但它又有其積極的一面,如果能真確地引導利用,既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又能促進我們改進教育工作的方試。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要把培養學生健康成長作為首要任務,只有這樣,我們國家才能更快更好的向前發展。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