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聲隔聲

[拼音]:zaibo dianbao

[英文]:carrier telegraphy

利用頻率分割原理,將若干路電報同時在一條音訊話路或某一頻帶內傳輸的多路通訊方式,又稱頻分多路制。這種方式提高了線路利用率和傳輸質量,是電報傳輸的主要手段。

簡史

1897年法國人E.梅卡迪埃開始進行多路音訊電報試驗,傳送端用不同頻率的音叉振盪器,接收端用諧振於相應傳送頻率的振動膜。這一試驗因為相鄰各路間干擾嚴重而未能實用。隨著濾波器的發明和電子管的趨於完善,載波電報機逐漸發展完善。20世紀20年代中期,載波電報開始在英、美等國應用。中國於1941年開始使用載波電報機,50年代全國各大中城市之間已形成了載波電報通訊網。

類別

載波電報按傳輸頻帶可分為三類。

(1)音訊載波電報:利用載波電話中的一個話路開放多路載波電報(常用的報路容量是12路、16路和24路)。這種電報在電話通達之處就可以開通,從而提高通訊線路的利用率,因而成為載波電報中的主要型別。頻率間隔為180赫的16路音訊載波電報,通報速率可達100位元;如果開通頻率間隔為120赫的24路音訊載波電報,通報速率為75位元。這兩種音訊載波電報都可滿足通報速率為50位元的電傳打字機電報電路的需要。

(2)中頻載波電報:利用一對架空明線的話頻以上到三路載波電話使用頻帶以下的一段空隙頻帶(約為0.3~6.3千赫)開放3~6路雙工載波電報。因為在空隙頻帶內進行雙方向傳輸,所以收發必須用不同頻率。又因每一報路所佔頻帶較寬,所以中頻載波電報能提供的電報電路數目較少。如果傳輸距離較遠,必須線上路上加裝專用增音機。中頻載波電報機現已不用了。

(3)插入話路式載波電報:利用一個音訊話路頻帶的一小部分開放1~4路載波電報,其餘部分仍可通電話。這種電報在話路中佔用頻帶不寬,對通話質量影響不大;可節省電路投資,適於不需開放很多電報電路的場合。

工作原理

多路載波電報機的每一載波電報電路由傳送和接收兩部分組成。傳送部分主要包括調製器、放大器和傳送帶通濾波器。電報機發出的直流電報訊號通過調製器對該路的載波頻率進行調製,使直流訊號轉換成音訊交流訊號,經放大器放大,並由傳送帶通濾波器去除不需要的頻率分量,然後與其他各路傳送部分輸出的交流訊號集合,通過音訊話路傳送到對方載波電報機相應一路(同樣頻率的一路)的接收部分。每路接收部分有接收帶通濾波器,其作用是在所收到的多路集合訊號中選出所需一路的訊號,經放大器放大後,由解調器把音訊交流訊號還原成直流電報訊號。n路音訊載波電報機就有n個傳送部分和n個接收部分,分別工作於n個不同的中心頻率(載波頻率)。多路載波電報機中相鄰兩路中心頻率的間隔一般為180赫或120赫。

調製方式

載波電報的調製方式一般有兩種。

(1)調幅制:載波的振幅隨調製訊號的瞬時值成比例變化,其通訊質量受線路電平波動影響較大,對線路干擾的防衛度也較差,易使電報訊號產生差錯,因而現已很少應用。

(2)調頻制:載波的瞬時頻率對其中心頻率的偏離值隨調製訊號的瞬時值成比例變化,對電平波動的耐受力強,抗干擾能力也較強,因而調頻制載波電報應用較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