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文化的風險

  對公司治理文化和企業競爭力的研究都是關注企業如何才能更好地持續生存和發展的問題,但迄今為止,兩者之間的研究是相對獨立的。基於我國企業的經驗分析,本文研究公司治理文化與企業競爭力的相關性。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

  一、特徵

  公司治理文化風險是企業在國際化經營過程中,由於文化間的差異而導致的文化衝突使企業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目標發生偏離的可能性。公司治理文化風險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但又不同於跨國經營中所面臨的其他風險。公司治理文化風險具有以下特徵:

  1.公司治理文化風險隨企業經營的國際化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公司治理文化風險是企業在國際化經營過程中所面臨的特殊風險。當企業處於完全國內經營階段時,公司治理文化風險對其經營的影響較少,至多不過是國內不同地區之間的文化差異。而當企業開始涉足國際市場時,公司治理文化風險對企業經營的影響隨之增加。從簡單的直接出口到在海外市場進行大規模投資,公司治理文化風險隨著企業跨國經營程度的不斷深入而影響愈加重大。企業興衰雖然不完全決定於公司治理文化風險,但企業國際化經營的成敗的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公司治理文化風險。因此我們認為公司治理文化風險是企業發展中不可迴避的新問題,它對企業跨國經營的影響是十分重大的。

  2.公司治理文化風險總是通過具體的人來體現。公司治理文化的重要性已經為許多企業界人士所認識,公司治理文化風險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它的作用物件主要是具體的人。雖然風險表現為對企業經營目標實現的影響,但它是通過具體的、特定的人而發生作用的。這裡的物件主要包括股東、董事和經營者。最典型的例子是在國際合資企業中,作為合作者的合資雙方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由此帶來的由各種文化摩擦而導致合作達不到預期目標的可能,即是公司治理文化風險最常見的一種。此外,公司治理文化風險還表現為國際企業內部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董事、監事和經營者之間由文化差異而導致發生文化衝突的可能性。

  3.公司治理文化風險與治理文化誘發優勢並存。風險具有不確定性,它的結果包括損失和收益兩種情況。公司治理文化風險表現為帶來損失的可能性的同時,它也可能是一種潛在的優勢,並由此帶來額外的收益。公司治理文化風險在企業國際化經營中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能會導致文化衝突,致使企業經營目標實現受阻;另一方面也是一種誘發優勢,是一種積極因素,可以激發企業活力,激勵企業創新,使國際企業具有當地企業所不具備的跨文化優勢。

  二、公司治理文化風險產生的根源

  公司治理文化風險產生的根源在於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一般情況下,文化差異可以分為兩個層次:文化淵源差異與文化現狀差異。其中,文化淵源差異是不同文化的價值觀念、是非標準及思維方式的差別,它是深層次的,具有抵制外部干擾的力量,一般不易改變。而文化現狀差異是表層次的,如流行時尚、行為規範、社會傾向等。通過一段時間的文化交流,文化現狀差異是可以改變的。具體來說,可用美國學者G·霍夫斯泰德***Hofstede***提出的四個重要維度來討論公司治理的文化差異。

  1.權力距離,即就是權力在社會或組織中不平等分配的程度。處於較大權力距離中的人們有嚴格的等級觀念,上司具有較大的權威且不易接近;處於較小權力距離中的人們認為彼此是平等的,等級制度不過是所任職務不同而已,且職務是可以變換的。在企業中上下級感情差距小,下屬很容易接近並敢於反駁上司。

  2.不確定性的規避,即一個社會考慮自己利益受到不確定的事件或模稜兩可的環境威脅程度,是否通過正式的渠道來避免和控制不確定性強不確定性迴避是社會在維護既定的信念和行為規範時,不能容忍持不同政見的人士和觀點,在企業中表現為組織內部職責明確,規章制度嚴格,重視專家意見,要求高度一致,但也因此致使決策緩慢,缺乏靈活性。弱不確定性迴避是針對一個能夠堅持較寬鬆的氛圍,允許人們根據實際提出不同的觀點的社會而言的。弱不確定性迴避的社會通常表現為敢於冒風險,鼓勵創新。

  3.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即社會是關注個人的利益還是關注集體的利益。個人主義是指在一種鬆懈的社會結構中,人們只關心自己和最親近的親屬。集體主義是指在一種嚴密的社會組織結構中,有內部群體和外部群體之分,人們希望內部群體關心自己,同時也對內部群體熱心幫助,絕對忠誠。

  4.功利主義與人文主義。在功利主義傾向較強的國家中,人們注重收入、挑戰、進取和被認可,成就的標誌是財富和受到承認,這類文化往往傾向於擴大企業規模並高度注重經濟增長。在人文主義傾向較強的國家中,則比較強調平等、團結,注重融洽的工作環境,成就的標誌是良好的人際關係和生活環境,工作給人們帶來的壓力較低,成員有較高的自由。

  總而言之,企業在國際化經營的過程中,當它由一種文化背景進入另外一種文化背景的時候,通常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陌生行為和方式,這種客觀存在的文化差異正是產生公司治理文化風險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