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講章信心的實際

  信心的實際,必須是“不憑眼見”。保羅告訴我們說:“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希伯來書12:2聖經稱主是“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他是我們信心的開始,也是我們信心的結束。我們所講的仰望主,最基本的內容,就是仰望主給我們信心。因為信心是從他而來,而且他給我們信心是一直到底。信心的創始成終,都在乎他。記得主耶穌在地上的時候,門徒曾對主說:“求主加增我們的信心。”***路17:5***這也應當是我們今天的禱告。

  我們現在要按著信心的實際——不憑眼見、不看環境、不要憑據、不問理由、不講條件、不計利害和不是死的——用查經的方式,從聖經裡各找出一些鑑戒與榜樣,使我們得著光照和有所效法。

  壹、不憑眼見

  一、多馬的鑑戒

  第一,信心的實際,必須是“不憑眼見”。保羅告訴我們說:“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林後5:7***眼見的,那還叫什麼信心呢?看不見信,才叫信。主耶穌曾責備多馬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20:29***原來多馬要求的信心是看得見的;我看得見,才信,我若看不見,就不信,這十足代表今天不信神者的想法。他們要求眼見,你把上帝顯出來給我看看,你把耶穌請出來給我看看,我若是看見了,就信。這種憑眼見的要求,都在信心之外,又怎能稱為信心。

  新約聖經如此記載,主耶穌當年從死裡復活的第一個晚上,門徒在聚會時,因怕猶太人,門都關了。主耶穌站在他們當中,這幅圖畫實在令人感動。當主向他們顯現時,第一句話就是“願你們平安!”說了這話之後,跟著有兩個很重要的動作,請大家不要忽略,那就是主把手給他們看,那手上有釘痕,又把肋旁指給他們看,那裡也有槍扎的傷痕,這些就是平安的代價。以賽亞告訴我們:“神說:惡人必不得平安。”***賽57:21***惡人沒有平安,犯罪人失去平安,所以他一見門徒的面,就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這是真的平安,不像世人所賜的。世人說:“平安了!平安了!”其實並沒有平安。主所賜給我們的平安,是用流血的代價換來的,因為人唯有在罪得赦免之後,才有真正的平安。只有主才有資格說:“我留下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主這個應許曾記載在約翰福音第十四章,到了第二十章,這應許就兌現了。從應許到兌現,中間有一個十字架;經過十字架,主就把那應許的平安兌現給門徒。這時門徒一看見,就喜樂了。

  當時十二個使徒中,有一個是賣主的猶大,他已經吊死了,有一個是曾經三次不認主的彼得,他已經回頭了,但是內中還有一個名叫多馬的,這時居然離開不知何往,因此當主耶穌在七日的第一日晚上,復活後向門徒顯現的時候,多馬卻不在,他就失去了這一週的平安。其他的門徒看見主,喜樂了,而他卻沒有得著主的賜福,也沒有平安喜樂。失去平安喜樂的多馬,因他有著懷疑,裡面有著不信的噁心,所以到了次一個主日,他來到門都關著的屋裡聚會時,主耶穌又向他們顯現。多馬曾告訴過那些弟兄們說:“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這時主在又一次顯現中,就對多馬說:“伸過你的指頭來,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這時多馬也不要摸了,因為他已看見了,就呼叫:“我的主,我的神!”主耶穌就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多馬的憑眼見才信,可作為我們的鑑戒。我們千萬不要作多馬,求主拿掉我們裡面疑惑不信的噁心,好讓我們享受平安與喜樂。

  二、迦拿地大臣的榜樣

  另外我們要提出一個榜樣,就是迦拿地的大臣,他實具有不憑眼見的信心,這個榜樣記載在約翰福音第四章。有一次主耶穌又到了迦拿,就是從前他變水為酒的地方。有一個大臣,他的兒子在迦百農患病,他聽見耶穌來到,就求耶穌下去醫他那病得快死的兒子。主耶穌並沒有跟他一起回家,只是對他說:“回去罷,你的兒子活了!”那大臣全然相信主的話,一點都沒有疑惑,就這樣回去了。正下去的時候,他的僕人迎見他,說他的兒子活了,那大臣隨即查問什麼時候見好的,正是主耶穌對他說你兒子活了的時候。

  主的話一說出來,句句帶著能力,因為主的話就是能力。起初憑著這個話,有了天地萬物,至今天地萬物還是靠著這個話——全能者的命令——一直被托住。感謝主,出於主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能力。這迦拿地的大臣,他的兒子本來就快要死了,因為信主的話,他的兒子就活了,實在是一個很好的榜樣。他和主耶穌說話的地方,距離他家很遠,在那裡根本看不到他兒子,主一說,他就信,果效就立即應驗在他兒子身上。所以一個神蹟的產生,我們知道具有兩個必須的條件:一是神的大能,一是人的相信。神的大能加上人的相信,神蹟就產生了。主耶穌在家鄉的時候,那些人因不信他的話,耶穌就不多行神蹟。這不多行神蹟,並非主的能力有限,實因他們沒有信心。他們沒有信心與所聽的道調和,或與主的應許調和,所以主就在那裡不多行神蹟奇事。今天我們要有一個真正的信心——一個不憑眼見的信心。

  二

  貳、不看環境

  一、彼得的鑑戒

  我們應有的信心,乃是不看環境的信心。我們常常眼看環境,但一個真正有信心的人,是定睛在主的身上,不去看環境,單單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主。

  若找一個鑑戒,那就是彼得。馬太福音第十四章記載,門徒半夜裡看見主在海面上行走,就甚驚慌喊叫起來。主耶穌連忙對他們說:“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彼得說:“主,如果是你,請你叫我從水面上走到你那裡去。”“如果是你”,這句話是何等的沒有信心!他一開始打了一個問號在那裡,這個信心就有問題了。所以主對他說:“你來罷!”彼得雖從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往耶穌那裡,但因見風甚大,心中一害怕,就要沉下去,便喊著說:“主啊,救我!”這時的呼救,倒是蠻有信心的。當彼得行在水面上,先是定睛在主身上,以後一移到周圍的環境,他就軟弱到將要沉下去。他在這裡給我們留下一個非常嚴肅的鑑戒。今天我們都會傳這個道,我們也常聽這個道,但是等到外在的風浪有一天臨到我們***聽的人和講的人***身上,你我是不是能夠不看環境而單單仰望主呢?

  摩西是被稱為神家盡忠的人。當他四十歲出來作工時,不願繼續住在法老的王宮中享受罪中之樂,他要出來和他的同胞一同受苦。當他看見一個埃及人打希伯來人的一個弟兄時,他左右觀看,見沒有人,就動了肉體,把那埃及人打死了。後來他就因此逃亡到米甸曠野,一住四十年。神就在那裡訓練他的信心眼睛,不再看左右環境,單單抬頭仰望他。就像神吩咐挪亞所造的方舟,只有上邊留有透光之處,別外均無窗戶,因之在方舟裡,只能往上看,不左右看,也不能朝下看。神在米甸曠野訓練摩西四十年之久,讓他看見神是無所不在的,不再單單看有沒有人,以至沒有人就用自己的辦法。摩西經過四十年的訓練,學會了單單以信心仰望神,然後神才用他。我們今天求主憐憫,不要把我們也訓練上四十年。我們要從這些鑑戒上,學會當學的功課,讓我們的眼睛不看環境,單單仰望那看不見的神。

  二、保羅的榜樣

  在不看環境這方面,保羅是一個最好的榜樣。使徒行傳第二十七章記載,保羅被押解坐船到羅馬該撒那裡去受審,航行途中遇到狂風巨浪,寫“使徒行傳”的路加說:“太陽和星辰多日不顯露,又有狂風大浪催逼,我們救的指望就都絕了。”處此場合,保羅卻能在眾人面前站起來,勸他們放心用飯。這時候,大家性命攸關,沒有一點安全感,如何還能吃得下飯,但是保羅卻勸他們吃飯。他說出一句名言:“……我信神他怎樣對我說,事情也要怎樣成就。”這個信心是不看環境的信心,因為他如看環境,太陽和星辰多日不顯露,狂風大浪催逼,真是非軟弱下來不可,但他不看這些,只相信神的話語。神曾差遣使者對他說:“保羅,不要害怕,你必定站在該撒面前,並且與你同船的人,神都賜給你了。”這是一個不看環境的信心,單單把信心建立在神的話上,所以他能夠滿有信心,信心就產生力量,使他在***的環境中,站起來勸大家放心吃飯。

  保羅和西拉在監牢內,半夜禱告唱詩讚美神,他們若是看環境,又怎能唱詩讚美神呢?今天撒但不一定要誘惑你去犯罪,它最厲害的手段,只是堵塞你的口,讓你讚美不出來,讓你沒有感謝,只要你不感謝讚美神,它就成功了。感謝神,保羅能在那麼一個***的環境中,擺出了信心的見證:“我信神他怎樣對我說,事情也要怎樣成就。”

  三

  叄、不要憑據

  一、基甸的鑑戒 信心是不需要憑據的。很多時候,我們常常講,我們需要憑據,信心若是沒有憑據,又怎麼知道是信心呢?你的信心建立在哪裡呢?其實,我們的信心就建立在神的話語和應許上,不需要另找外面的憑據。

  士師記第六章講到要憑據的基甸。當時以色列人因受米甸人壓制虐待的緣故,極其窮乏,呼求神。神就呼召基甸,要他起來作工去擊打米甸人,從米甸人手裡拯救以色列人。但他信心軟弱,需要神給他憑據,於是藉羊毛和露水向神要憑據。一次不夠,再要一次,一連兩度向神要憑據。對這件事情,我們今天也不能要求太高,有些弟兄姊妹實在需要憑據。“主啊,你要我這樣作,求你給我一個憑據。沒有憑據,我怎樣去作呢?”我以前就曾要求過憑據,實在要過。神也實在憐憫我們,體恤我們軟弱,也就給我們憑據。

  但請注意,那只是在剛剛蒙召的時候,許多人在初蒙召的時候,好像是有求,神都必應;你求什麼,神就給什麼。那實在是神體恤你的軟弱,知道我們信心太弱,必須給你憑據,不然的話,你就要跌倒,信不下去。可是慢慢地,跟隨主走了一段道路以後,反而覺得你要求什麼,都沒有了,神也不再給你什麼有形的憑據了,神就叫你堅心依靠他,單單仰望他。只有神的話是唯一的憑據,此外什麼都不需要。但對一個初信之人,初蒙召的人,或者是我們初奉差遣去作工的人,神往往給你憑據,這是有的。但是感謝主,我們慢慢地也就感覺這些憑據都不需要了。基甸當時要從露水和羊毛上找憑據,等於說兩次在那裡試探神,但神也容許他,讓他好起來開始接受呼召。這是基甸給我們留下的一個鑑戒。

  二、百夫長的榜樣

  現在我要從路加福音第七章中,選出一個不要憑據的信心榜樣。“他們到了耶穌那裡,就切切地求他說,你給他行這事,是他所配得的。因為他愛我們百姓,給我們建造會堂。耶穌就和他們同去。離那家不遠,百夫長託幾個朋友去耶穌,對他說,主啊,不要勞動,因你到我舍下,我不敢當;我也自以為不配去見你,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路7:4-7***這百夫長不要憑據,只要主一句話,這叫作“一句話的信心”,也是最大的信心。所以主稱許這百夫長說:“這麼大的信心,就是以以色列中,我也沒有遇見過。”

  我沒有作過生意買賣,但聽見做生意的弟兄告訴我,生意買賣人中,只要一個電話通知,就可訂購多少貨物,不需要訂立合同,也不需要簽章立據,只要一句話就行了。但我們今天對我們的主,有沒有一句話的信心呢?百夫長只要主一句話,不要憑據。“你到我舍下,我不敢當,我也自以為不配去見你,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為什麼他知道只要主一句話,就行了呢?因為他知道:“我在人的權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對這個說去,他就去,對那個說來,他就來,對我的樸人說,你作這事,他就去作。”這百夫長是認識權柄的人,他認識了主耶穌的權柄。

  今天宇宙中有一個最大的權柄。主耶穌從死裡復活以後,他告訴門徒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太28:18***是的,神已將天上地上所有的權柄都賜給了主,權柄在他手裡,所以我們可以放膽遵守他的命令去傳福音,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

  百夫長不要任何憑據,只要主一句話就夠了,這是他的信心,可作我們的榜樣。在這裡我還打算附帶提一句,這百夫長為人甚是謙卑。猶太人的幾個長老在主耶穌面前,稱這百夫長愛百姓,為他們建造會堂,因此他配得主施給恩典,而他卻自承不配。弟兄姐妹,我們今天都是蒙恩的罪人,誰又是配得恩典呢?沒有一個!保羅說:“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林前15:10***他認識他自己是一個罪魁,所以他蒙受的恩典最大,因為罪在哪裡顯多,恩典就更顯多。我們沒有人是配得恩典的,都是白白得來的,不是交換得來的,沒有人配拿什麼去交換恩典,都是白白得來的。因此,沒有人敢說,我配得主的恩典,我配得主的醫治,我配得主的預備,或我配得主的帶領;誰都不配,乃是主的恩典,白白賜給我們的。所以這裡講,百夫長一句話的信心,實在是我們最好的榜樣。

  四

  肆、不問理由

  一、退去門徒的鑑戒

  知識分子最大的軟弱,就是講理由。信心是不問理由的,不要問為什麼。知識分子一向都被訓練成專講理由,凡事都在追求為什麼。你不講理由,我就不能接受,事事講理由第一。但我們今日信了主,不是理由搞通了才信的。福音的基本要道,諸如道成肉身的主,從天而降,因著聖靈成孕,從童貞女馬利亞所生,後來被釘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流血捨命,埋葬後第三天從死裡復活,然後昇天,坐在父神的右邊,將來還要再來,審判活人死人,這些基本要道,請問有哪一點是可用理由講得通的呢?都講不通。有哪一點是人的頭腦通得過的呢?都通不過。但我們卻都能相信。我們一相信,果效就從我們身上出來了。這是什麼道理呢?因為這是屬靈的事,不是屬世的學問,所以我們要在這裡特別的注意,信心不問理由。不是沒有理由,乃是不需要理由。神的理由太多,神就是我們的理由。不信的人才講理由,小信的人也著重理由,可是我們真正有信心的人是不問理由的。

  現在讓我們從一段聖經中看一個鑑戒。“他的門徒中有好些人聽見了,就說,這話甚難,誰能聽呢?”***約6:60***

  當年主耶穌給門徒傳講生命之道。他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人若吃了這糧,就必永遠活著。我所要賜的糧,就是我的肉,為世人之生命所賜的。”***約6:51***又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沒有生命在你們裡面。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約6:53-54***門徒中有好些人聽見,就說這話甚難,誰能聽呢。今天世上許多人對主耶穌生命之道,具此同感,他們會說:“這話甚難,誰能聽呢?”就因他們要問理由,在理由講不通時,就沒有辦法接受。

  當時門徒中因此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主同行。於是主耶穌就對那十二個門徒說:“你們也要去麼?”西門彼得回答說:“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我們已經信了,又知道你是神的聖者。”***約6:66-69***他們已經信了,而且接受了這生命之道。人一接受這生命之道,就會心竅開通,莫明其妙地懂得了,主耶穌在地上時曾經告訴門徒說:“我還有好些事要告訴你們,但你們現在擔當不了,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約16:12-13***必須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人才能明白。不接受真理聖靈的引導,人怎能明白真理呢?屬靈的人才能明白屬靈的事,一個屬世、屬血氣的人,又怎能明白屬靈的事呢?沒有辦法!所以問理由,就不是信心了。那一些門徒聽了道,只因聽不明白,就說:“這話甚難,誰能聽呢?”這是要問理由,以後就有退去的。這些退去的門徒實在是我們的鑑戒。

  有一次,我在日本一個大學的退修會講道,當時有一位日本學生曾來問我說:“我看見許多基督徒的生活,使我十分羨慕,尤其他們遭遇苦難時,竟能站立得住。我認識一位基督徒,他的兒子在美國遭到車禍死亡,當他接到報喪的電報時,竟能流著眼淚唱讚美詩,還在教會裡作見證讚美神,這是什麼力量、什麼道理才能叫他如此行呢?我認為希奇並且十分羨慕。我實在也願意信,無奈我就是信不來。你們基督徒的道理,我委實聽不進去,都不是我的理性所能接受的。”'我回答他:“你說得對,我是過來人,你所感受的,我都能領會。不知你們日本語中,有無類似Layman***門外漢***同樣的字句?”他說:“有”。我就向他解釋:“Layman的意思,就是門外漢。門都關了,你在門外。窗戶上又都張掛著窗簾等物,你想要知道屋內的情形,若在外面窺探,怎麼看都是模糊不清的。你若想一目瞭然,就必須進去。你若要看得更清楚,那就要登堂入室。愈深入到主裡,就愈認識主,也就愈明白主的旨意與屬靈的奧祕。若不然的話,你在門外窺探一輩子,仍然不會清楚的。你的毛病,就是滯留在外邊,不肯進去。你只要一進來,那就行了!”

  “我怎麼進去呢?我的難處,就是進不來!”這很簡單,我就借用奧古斯丁一句非常寶貝的話“相信在先,明白在後”來幫助他。你要明白嗎?那就要先相信。你信了,就會明白。什麼叫信?“信”就是接受。使徒約翰說:“凡接待***即接受***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約1:12***所以接受就是相信,你相信接受,就請進來。你一進來,就能一目瞭然。你先不要問為什麼,你要把那個理由釘死在十字架上。馬丁路德就曾說過,凡是有信心的人,乃是把他們心中一切的問題都釘死在十字架上。所有疑惑都沒有了,這才是信心。我就告訴他常用這個辦法,“本於信,以致於信”。你要從信開始,不要從懷疑批判開始。你需用世界的一套方法,去研究世上的學問,但你要明白神的話,就得用神的方法,神的方法就是“信”。後來他在沒有辦法中,願意姑且照我所講的去試一試,姑且先信了再說。他一信,真是奇妙,等我回到臺灣後,竟接獲他的來信說:“我照你的方法來試試,真是希奇,如今我居然也能相信接受了。”這就是說,信進去了,然後就能夠慢慢地明白,一步一步被帶領,更多地進入真理,這叫作不問理由的信心。你愈問理由,就落在理由的陷阱,被理由捆綁在裡面出不來了。我再說,我們不是沒有理由,乃是不需要理由。要講理,誰又能得神講理呢?神就是理由,而且是個最大的理由。因此,我們今天就不需別的理由來幫助。西方人有句話說:“當理由站不住的時候,信心起來代替它的地位。”我們今天對主耶穌基督是憑著信心相信他,一切建立在信心上,不是建立在理由上。倘使我們對全本聖經所釋放的真理是建立在理由上的話,那很危險,因為有一天理由若是垮了,那個時候,你整個信仰也就會垮臺。可是我們的信仰不是建立在理由上,乃是建立在對神話語的相信上,是建立在對神應許的接受上,所以我們的信仰建立在磐石上,永不動搖。

  二、亞伯拉罕的榜樣

  這方面最好的榜樣,就是亞伯拉罕。他實在是一個不問理由最典型的榜樣。他一百歲的時候,神給他生了以撒,真是寶貝。以後,神要他把以撒帶往摩利亞山上,獻為燔祭。這個時候,他沒有提出一句問話,連心中都沒有一個問號,這真是太難了。如果我們是亞伯拉罕,一定要問個明白,也許我們要懷疑:“我當初沒有兒子時,神要賜給我,既已賜給我了,為什麼忽然又要拿去獻為燔祭,這豈合乎神的公義與慈愛?而且神從來不曾要人將兒子殺掉,為什麼他如今要我這樣行呢?”亞伯拉罕如果要講理由,夠多的理由可以提出來,他正可以逐一去問:“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可是他連一個“為什麼”都沒有,他把所有的“為什麼”都釘在十字架上。聖經告訴我們說,亞伯拉罕所信的,是那使無變有的神,是叫死人復活的神。我在這裡要特別強調一下,在亞伯拉罕那個時代,還沒有人從死裡復活過,他是第一個相信從死裡復活的,所以希伯來書告訴我們說:“他以為神還能叫人從死裡復活,他也彷彿從死中得回他的兒子來。”***來11:19***他真是相信死了還能復活,他相信他的兒子雖然死了,神還能使他復活,這多奇妙,真是一個信心之父。聖經說,亞伯拉罕信神,神就此稱他為義。“因信稱義”,就是這樣由來的。所以這是一個不問理由的信心榜樣

  五

  伍、不講條件

  一、雅各的鑑戒.

  信心是不講條件的。今天有許多人,你倘若勸他相信主,那條件可是多得很。“唉,我病在床上,耶穌若能把我醫好了,我就相信。”“我現在失業在家,耶穌如果給我安排一個合乎理想的工作,我就信。”失戀的青年會提出這樣的條件:“神若賜給我一個美滿的物件,我就信。”有一次我到醫院去探望一位主內姊妹的丈夫,他病得已很沉重,尚未信主,我們勸他信主,他卻提出條件。他說:“你們的耶穌能夠治我的病嗎?他若能治好了我的病,我再信他。”後來我似乎很不應該,說了比較重的話,我說:“耶穌又沒欠你的債,他不欠你什麼,你為什麼定要他非醫治你不可呢?今天我們的信是如此:主啊,我相信,因為你是宇宙獨一無二的主宰,又真又活的神,我相信你是人類的救主。不管我的病能痊癒也好,不能痊癒也好,生也好,死也好,我都要相信你。你肯這樣禱告嗎?”他說:“那不行,我若信上半天,結果還是死掉了,那又信來幹什麼?”現實啊,真是現實得不得了!他不知信主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這道,他更是聽不進去。他們要講條件,許多人,你勸他信主,就要講條件。

  我們在這裡再把一處聖經看一下: “雅各許願說,神若與我同在,在我所行的路上保佑我,又給我食物吃,衣服穿,使我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父親的家,我就必以耶和華為我的神。我所立為柱子的石頭,也必作神的殿。凡你所賜給我的,我必將十分之一獻給你。”***創28:20-22***

  二、但以理三友的榜樣

  我樂意選擇但以理的三個朋友,作為不講條件的信心榜樣。我想,弟兄姊妹也必會同意我這樣選擇的。但以理書第三章記載,有幾個迦勒底人,在尼布甲尼撒王前控告但以理的三個朋友:沙得拉、米煞和亞伯尼歌不拜王所立的金像。尼布甲尼撒王就吩咐人把他們帶來,當面問他們三人說:“你們不事奉我的神,也不敬拜我所立的金像,是故意的麼?你們再聽見樂器的聲音,若再不俯伏敬拜我所造的像,必立時扔在烈火的窯中,有何神能救你們脫離我手呢?”他們對王回答的一段話,真是寶貴,我們還是要看一下經文: “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對王說,尼布甲尼撒啊,這件事我們不必回答你,即便如此,我們所事奉的神,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窯中救出來。王啊,他也必救我們脫離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3:16-18***但以理這三個朋友的信心是不講條件的。不管神救他們也好,不救他們也好,就是信他。他們就是不拜假神,不拜偶像。這就是但以理三個朋友擺出來的信心榜樣。

  六

  陸、不計利害

  一、一個少年人的鑑戒

  人都很現實,對利害觀念看得很重,但是不計利害的信心,才是真正的信心。現在我們要從聖經中找出一個鑑戒。 “有一個少年人,赤身披著,一塊麻布,跟隨耶穌,眾人就捉拿他,他卻丟了麻布,赤身逃走了。”***可14:51-52***這少年人到底是誰呢?有些解經家認為那就是馬可福音的作者馬可。當猶大賣主,帶人來將耶穌抓走時,這少年人赤身披著一塊麻布,跟隨在耶穌後面。隨後,當人家也要來捉拿他時,他就丟了麻布,赤身逃走了。他把性命看得比信仰重要,臨危脫逃,當然我們也不能責備他,但應該取作我們的鑑戒。我們常常講猶大貪愛錢財,為了三十兩銀子賣主,彼得貪生怕死,竟三次不認主。這個少年人,當人一來捉拿他,竟連麻布都丟了,趕緊赤身逃命。這個少年人,不知到底是誰,聖經上只稱他是一個少年人。

  二、約伯的榜樣

  我們再來看一下約伯,他實在擺出了一個信心的最佳榜樣。 “他必殺我。我雖無指望,然而我在他面前還要辯明我所行的。”***伯13:15*** 這節經文,中文聖經的翻譯和英文聖經翻譯有些出入。我曾特別去請教過精通希伯來文的友人,承告希伯來文的願意是“他縱然殺我,我仍要信靠他。”信到如此不計利害,你看還有什麼信心比這更大的!這是約伯不計利害的信心。

  七

  柒、不是死的

  一、幾個榜樣

  最後要提到的,就是在信心方面最要緊的,是不死的信心。雅各書告訴我們,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信心不是死的,而是活的。因此,我還要另列一條——不是死的信心。

  這“不是死的信心”是什麼意思?就是我們相信之後,行為就跟著來了。信心必須有行為作後盾,才是真正的信心。信心在前,行為在後,跟著就來,也可說是同時的。信心與行為是不能分的,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提到不是死的信心,我先請各位看一處聖經:“耶穌又進了會堂,在那裡有一個人,枯乾了一隻手……耶穌怒目周圍看他們,憂愁他們的心剛硬,就對那人說,伸出手來,他把手一伸,手就復了原。”***可3:1-5***

  這是主的話:“伸出手來!”底下且看反應。那人把手一伸,手就復了原。這個叫作真正的信心。信心不能沒有行為,他相信主的話,主吩咐他把手伸出來,那人沒有說:“我的手已經枯乾了,叫我怎麼伸出來呢?”假如他說不能伸,那就伸不出來了。他不看自己已枯乾的手,也不管這手能不能伸,他只聽主的話,主叫他伸手來,他就去伸,當他把手一伸,手就復了原。請特別注意,他是把手伸出來在先,復原在後。這就是說,信心在先,效果在後。一定要把信心擺出來,果效就隨著出來。他不是說,手先復原了,然後再伸出來,他乃是把手一伸,一伸就復了原。若不是先伸手的話,永遠沒有辦法。好像當年以色列的祭司抬著約櫃過約旦河,他們要把腳先踩下去,腳若不踩下去,水不會分開。腳一入水,約旦河的水就分開。倘使他們要等到水分開了再把腳踩下去,那麼水永遠也不會分開。所以信心在先,果效在後。他把手一伸,手就復了原。信心失去,行為是死的,我們的信心是活的,不是死的。

  此外,路加福音第十七章記載了十個長大麻瘋病人得醫治的事,甚為重要,請大家留意一下。“有十個長大麻瘋的迎面而來,遠遠的站事,高聲說,耶穌,夫子,可憐我們罷!耶穌看見,就對他們說,你們去身體給祭司察看。他們去的時候就潔淨了。”***路17:12-14***7 ]按照舊約的規矩,一個長大麻瘋的病人潔淨以後,就當去把身體給大祭司察看,讓他在察看後宣佈他的病已經潔淨。請大家注意,當主要那十個病人去把身體給大祭司察看時,大麻瘋病尚在他們身上,但他們竟遵從主的話,去把身體給大祭司察看時,就潔淨了。你看見這信心的果效嗎?這信心是不是活的、不是死的?雖然是主說了,但若他們沒有信心去接受,沒有藉行為來證明他們的信心,那麼這個信心還是死的。他們如果不遵從主的話前往,十個長大麻瘋的病人仍不潔淨。這十個長大麻瘋的病人得潔淨的經歷,正是很美好的見證,也可說是“不是死的信心”的榜樣。

  二、彼得的鑑戒!

  最後我還要提一個這方面的鑑戒。 `路加福音第五章記載,彼得等在革尼撒勒湖上打魚,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什麼。主耶穌吩咐彼得說:“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路5:4***這節聖經的原文,“網”字是多數的,這在中文譯本看不出。主的吩咐,是要他們把所有的網拋下,但是彼得自以為打魚是他的本行,自有足夠的經驗,這次整夜勞力都無所收穫,耶穌只會講道,對打魚是外行,還能出什麼主意?但主既然吩咐他下網,他就敷衍敷衍主的面子,拋了一個網。這信心是不完全的信心,半死不活的信心。豈知道這個網拋下,就圈住了許多魚,網險些裂開,便招呼那隻船上的同伴來幫助,他們就來把魚裝滿了兩隻船,甚至船要沉下去。在彼得下網時,只是敷衍耶穌的面子,而主耶穌不需要人敷衍他,他要的是人完全相信接受他。你在這裡看見,“不是死的信心”何等重要。我們所需要的信心是活的,決不是死的信心。一個死的信心不能幫助我們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