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穩定性

[拼音]:shengzhangsu

[外文]:auxin

即吲哚乙酸,是最早發現的促進植物生長的激素。英文來源於希臘文auxein(生長)。

研究歷史

1880年C.R.達爾文及其子在最後出版的著作《植物運動的本領》中闡明,禾本科的加那利草的胚芽鞘被切去頂端就失去向光性響應能力。他的解釋是:當幼苗從側面受光時,頂端產生的影響向下傳送,造成向光與背光兩側生長速度不同,從而引起向受光一側的彎曲,因而切去頂端後就不呈現向光性響應。1928年F.W.溫特用實驗證明胚芽鞘尖端有一種促進生長的物質,稱之為生長素。它能擴散到瓊膠小方塊中,將所得小方塊放回到切去頂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側,可以引起胚芽鞘向另一側彎曲。而且彎曲度大致與所含促進生長的物質的量成正比。這個實驗不但證明了促進生長物質的存在,而且創造了著名的測定生長素的“燕麥試法”。1933年F.克格爾從人尿和酵母中分離出吲哚乙酸,它在燕麥試法中能引起胚芽鞘彎曲。以後證明吲哚乙酸即是生長素,普遍存在於各種植物組織之中。

物理化學性質

吲哚乙酸的純品為白色結晶,難溶於水。易溶於乙醇、乙醚等有機溶劑。在光下易被氧化而變為紅色,生理活性也降低。植物體內的吲哚乙酸有呈自由狀態的,也有呈結合(被束縛)狀態的。後者多是酯的或肽的複合物。植物體內自由態吲哚乙酸的含量很低,每千克鮮重約為1~100微克,因存在部位及組織種類而異,生長旺盛的組織或器官如生長點、花粉中的含量較多。

生物合成與代謝

從色氨酸開始,其途徑有5個(見圖)。圖中③存在於西葫蘆中,④存在於某些十字花科植物中,⑤存在於番茄中。

生長素的降解,最明顯的是在光下很容易發生光氧化而被破壞。湯玉瑋和J.邦納於1947年發現植物組織中有些氧化酶能降解吲哚乙酸,稱為吲哚乙酸氧化酶。

生理作用

生長素最明顯的作用是促進生長,但對莖、芽、根生長的促進作用因濃度而異。三者的最適濃度是莖>芽>根,大約分別為每升10-5摩爾、10-8摩爾、10-10摩爾。植物體內吲哚乙酸的運轉方向表現明顯的極性,主要是由上而下。植物生長中抑制腋芽生長的頂端優勢,與吲哚乙酸的極性運輸及分佈有密切關係。生長素還有促進愈傷組織形成和誘導生根的作用。

生長素的作用是多部位的,主要參與細胞壁的形成和核酸代謝。用放射性氨基酸飼餵離體組織的實驗,證明生長素促進生長的同時也促進蛋白質的生物合成。生長素促進RNA的生物合成尤為顯著,因此增加了RNA/DNA及RNA/蛋白質的比率。在各種 RNA中合成受促進最多的是rRNA。在對細胞壁的作用上,生長素活化氫離子泵,降低質膜外的pH值,還大大提高細胞壁的彈性和可塑性,從而使細胞壁變鬆,並提高吸水力。鑑於生長素影響原生質流動的時間閾值是2分鐘,引起胚芽鞘伸長的是15分鐘,時間極短,故認為其作用不會是通過影響基因調控,可能是通過影響蛋白質(特別是細胞壁或質膜中的蛋白質)合成中的翻譯過程而發生的。

因為生長素在體內很容易經代謝而被破壞,所以外施時效果短暫。其類似物生理效果相近而且不易被破壞,故被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見植物生長調節物質)。

參考文章

平菇可以打生長素提高產量嗎食用菌促肝細胞生長素的用法與用量藥學促肝細胞生長素的藥理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