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講章如何面對苦難

  我們的成長往往伴隨著許多挫折和痛苦。在面對困難和痛苦之中,是否能坦然的面對,這是取決與我們的心理素質,下面由小編為你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世人活在世界當中,難免會遇到來自婚姻.家庭.兒女.學業.事業.工作.錢財.健康等困難,有人在遭遇這些困難打擊的時候,輕者也要嘆息、愁苦、憂慮、懼怕,重者甚至使他絕望、灰心、厭世、甚至自殺。基督徒雖然因信主耶穌得了他的救恩,有了聖靈重生的新生命,領受了世人所意想不到的永生福分,但因為他們仍然活在世界上,也仍然有肉體的愁苦,所以免不了遇到這些困難,或因著這些困難打擊而來的痛苦愁煩。基督徒也有人性中脆弱的一面:得意時忘形,失意時失態。就是因為這個緣故,許多在信仰上還不成熟的基督徒也像不信主的世人那樣嘆息、愁苦、憂慮、懼怕,有的甚至也像不信主的世人那樣絕望、灰心、厭世,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誠然這不是基督徒所當有的態度,也不是基督豐盛生命的表現,更不是解決困難的方法。­

  神的旨意是要我們常常喜樂:“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5:15-18***,主耶穌曾應許門徒說:“這些事我已經對你們說了,是要叫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裡,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約 15:11***這是神告訴我們無論在什麼狀況下都要充滿喜樂,但這又希奇了,世界上的困苦和打擊既是那樣繁多而且嚴重,我們又是仍活在這世界中,可怎樣能夠常常喜樂呢?感謝神,他指示我們一個面對困難的好方法。如果我們學會了這個方法,不論多麼嚴重的困難和打擊臨到我們,都不會奪去我們心中的喜樂,不會使我們嘆息、愁苦、憂慮、懼怕,更不會使我們絕望、灰心、厭世。這個方法就是:­

  一、“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他顧念你們。”***彼前 5:7***。

  “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他必撫養你,他永不叫義人動搖。”***詩 55:22***。主耶穌知道信他的人在世上有困苦,應許說:“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 ***約16:33***主耶穌既然如此明白不誤的告訴我們,他以經得勝了這個世界,我們是他的兒女,當然也有能力得勝世上的困難,“因為凡從 神生的,就勝過世界;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勝過世界的是誰呢?不是那信耶穌是 神兒子的嗎? ”***約一5:4-5***信實的神是不撒謊的神,當困難來臨時,我們當安靜下來思想,”我未受苦以先走迷了路....... ”***詩119:67***,我們處事為人因愚昧和衝動而犯下錯誤帶來的困難,是神用困難來攔阻我們不再犯更大的錯誤:”我受苦是與我有益,為要使我學習你的律例。“***詩119:71***我們墮落的理性常常不能領會神的慈愛而生髮悔改的心,有時還一意孤行,偏行己路。當困難來到時,我們必須迴轉來到神的面前尋求赦免和幫助,相信神:“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罪人舍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麼?”***羅 8:32***,神既是這樣愛我們,還有什麼好處他不肯賜給我們,還有什麼事他不肯為我們作呢?如果我們信神把他的兒子為我們舍了,卻不信他在我們仰賴倚靠他的時候來指引我們,援助我們,這不只是輕慢神,這簡直是褻瀆神。把我們的重擔和一切憂慮卸給神,並不是我們望梅止渴,畫餅充飢,實在是因為我們相信神比我們的困難大,我們這樣滿有信心交託的時候,神便伸出他慈愛並大能的手來撫養我們;顧念我們;成全我們。­

  二、“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箴3:5、6***。

  “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他,他就必成全。”***詩 37:5***。我們常常犯自以為是的毛病,動不動就耍點小聰明,好顯示自己的成就,不想依靠神也能把事情辦好,當一切問題被我們搞得一團糟時,我們就惶恐甚至逃避困難。困難來到是神要我們學會經歷他的同在,謙卑的認識自己的無知無能,承認神是全知全能的神,明白我們的有限和神的無限,我們要學會凡事上認定神,把我們的事交託神,這是神給我們的應許,更是我們蒙福的記號。“因為 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 從古至今神從來沒有欺騙過任何人,他也永遠不會欺騙一個人,因為他是信實的神。“他的慈愛存到永遠,他的信實直到萬代。”***詩 100:5***。基督徒無論遭遇什麼打擊試煉,無論遇見什麼困苦危險,無論處在多麼可怕的景況當中,那應許我們的神既是全知全能的,他要按最適合我們的時間和方式給我們成就所交託的事。世上雖然也有人愛我們,願意盡力幫助我們的人,可是他們的智慧和能力都很有限。雖然他們也想在我們有難處的時候幫助我們,在我們受打擊的時候解救我們,但是他們常感到有心無力,無可奈何。也有時候他們絞盡了腦汁,費盡了心思,但仍是一籌莫展。他們雖然願意指引我們的道路,無奈他們自己也看不清那是否安全穩妥。他們雖然願意揹負我們的重擔,無奈他們自己根本就沒有那種力量。既使他們出於好心想幫助我們,但他們的幫助或建議往往以趨利弊害為原則,雖解一時之患,但過後卻帶來更多的愁苦。神卻不是這樣,我們看不清楚的事在神眼中都體察細微,我們所辦不到的事在神都易如反掌。神沒有不知道的事,也沒有不能作的事,因為我們深知道他是這樣一位全知全能的神,所以我們能信靠他,敢信靠他,而且深深的知道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

  三、“倚靠耶和華,以耶和華為可靠的,那人有福了。”***耶 17:7***。

  “耶和華本為善,在患難的日子為人的保障,並且認得那些投靠他的人。”***鴻 1:7***。"你們要嚐嚐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投靠他的人有福了!"***詩34:8***神的本性是良善的,神樂意饒恕人的過犯。當我們走投無路時,神用我們看得見的困難來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學習順服神的帶領,得蒙神更大的祝福。"因為,他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他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30:5***世上的困難是暫時的,神的祝福是長遠的。在古時和今日都有許多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他們有許多的經驗都證明神是聽謙卑的兒女禱告的神,是揹負聖徒重擔的神,投靠他的人沒有一個蒙羞,仰望他的人沒有一個受辱。他們有千千萬萬件事實,證明上文我們所引的一切應許都是確定不移,真實可靠的。神在他們的困難中顯出了他的權能和榮耀。就是我們自己的經驗也屢次的告訴我們,在遭遇困難打擊的時候,沒有任何方法趕得上這個方法靈驗有效,那樣能使我們得平安.喜樂和滿足!­

  有些基督徒誤解了倚靠神的意思,他們以為倚靠神就是自己什麼事都不作,只是懶洋洋的等在那裡,等候神為他們作一切的事,等候神把一切的好處賜給他們。並妄想自己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想做什麼就能成功什麼,凡這樣想也這樣行的基督徒都是:"糊塗徒"。倚靠神並不是這個意思,神要我們做智慧人。倚靠神的基督徒面對世界心中沒有絲毫的憂慮懼怕,因為他們把人生中一切的困難和重擔,生死禍福都交給神,相信神在掌管萬有並托住萬有,人的生命氣息動作存留都在神的掌管當中;同時他們勤奮地去做擺在他們面前的本分。並且在這種困難的境遇中學習謙卑、忍耐、溫柔、善良、殷勤、忠心、饒恕、體恤,以及其他種種在好的境遇中學習不到的屬靈功課。神在聖經裡給了我們生活與生命的教導,有關婚姻.家庭.兒女.學業.事業.工作.錢財.健康等問題,都給我們指明瞭具體的方向和目的。只要我們立定心志聽神的話,照神的話去行,一切的困難都是恩典。“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雅1:25***。切記:靠神和懶惰是兩件絕對不同的事,斷不可混在一處。我們勸勉基督徒倚靠神,我們卻警戒基督徒不可懶惰。­

  基督徒生活在世界上總不免遭遇許多困難和試煉,不管困難來自哪方面,只要學會這個應付困難的方法:“把一切的憂慮和重擔都卸給神。專心仰賴神。認定神,倚靠神”。縱使困難好像洶湧的波浪那樣向著我們打來;試煉如同無情風雨落在我們身上;我們仍可以享受神在基督耶穌裡賜給我們的那出人意外的平安。這種生活是多麼喜樂多麼有福阿!當神親自領我們得勝一切的困難後,我們的內心會發出喜樂的讚歌:­

  “ 神啊,你曾試驗我們,熬煉我們,如熬煉銀子一樣。你使我們進入網羅,把重擔放在我們的身上。你使人坐車軋我們的頭。我們經過水火,你卻使我們到豐富之地。”***詩66:10一12***­

  “ 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4:12一13***

  基督教講章:基督徒應具備的苦難觀

  經文:羅5:3--5;林後4:17--18:彼前5:9—10

  羅馬書5:3 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 5:4 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 5:5 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

  哥林多後書4:17 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4:18 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

  彼得前書5:9 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它,因為知道你們在世上的眾弟兄也是經歷這樣的苦難。 5:10 那賜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裡召你們,得享他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

  在人類歷史的悠悠長河之中,各種各樣的苦難時有發生,不絕如縷。他們的出現和存在給人類社會中的群體或個體造成了許多的傷害,也給人類社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殃及到包括其它生物在內的生態環境。在普通大眾的心目中苦難常常是消極的、負面的東西,甚至是一種罪惡的現象。

  儘管苦難常常是一個極不受歡迎的不速之客,然而它並未因此就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似乎有了人類不久之後,苦難也就產生了。自古至今,苦難好像與人類已結下了不解之緣。世界並未因為科學的發展和文明的推進,就減少了或消除了苦難,相反,苦難是那樣依依不捨地徘徊、駐足於人間,以致人們對它敬而遠之。苦難似乎在與人類捉迷藏,它的腳步忽遠忽近,撲朔迷離,以至於在許多人的周圍形成了一層厚重的“苦難的迷霧”。

  那麼,作為一個基督徒,我們應當如何去看待世間各式各樣的苦難呢?苦難究竟來自哪裡,它與上帝、它與罪惡之間究竟存在著怎樣的關係呢?苦難是全然消極、一無是處的嗎?

  帶著這些問題,本文將作一個粗略的反思。

  一、苦難的存在及其特性

  ***一***苦難的難免性

  我們必須承認的是,世間有一些苦難是可以避免的,或可以消除的。但並不是每一種苦難都是可以驅逐的,因為人類的能力還不足以達到能隨意控制整個宇宙和其自身的地步。所以不如人意的苦難還是再所難免的。

  通常,苦難的出現和存在方式乃是千姿百態,變化無常,不一而足的。而苦難的後果則是給人類的群體或個體造成重壓或重負,甚至使人的身心或生存環境變得千瘡百孔。

  造成苦難的原因很多,有出於人為之因素者,有出於自然之因素者。有時,二者兼有之。

  儘管苦難本身確實有許多負面效應,人們在心理上對苦難也懷著拒斥之念,但有時候苦難的到來卻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雖然人們也懂得有意識地躲避苦難,或採取多種途徑以消除或降低苦難。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類的這些舉動和措施是必要的,也是有一定積極作用和功效的。但要想從根本上把苦難從地球上驅逐出境,似乎是不可能的。因為上帝所創造的這個世界就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矛盾無時不在,無處不有,這一點就決定了苦難在世間存在的必然性。

  世間有歡樂,同時就有痛苦有喜慶,同時就有災難,這二者是對立統一的。如果矛盾完全不存在了,從某種意義上說,事物本身也就不存在了。

  神學家約翰?豪說道:“當然,在這樣的反思中,我們應該承認的是,沒有任何一種苦難存在的生命體,其實根本就無生命可言,它將變成一種形式上的死亡。生命——就像肉體的生命一樣,靈性的生命——以某種神祕的方式依賴於所存在的掙扎。”

  此外,在上帝漫長而漸進的創造程序中,現今的世界和人類是不完全的,他們只是未完成的半成品,只有到了未來的新天新地裡,世界和人類才可能被上帝塑造到完美的地步。作為創造中半成品的人類和世界既然是不完全的,那麼,人類社會和自然界中就有可能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就有可能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事情,譬如疾病、戰爭、災難等現象。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苦難也是再所難免的。

  ***二***苦難的辨證性

  神學家劉易斯***C.S.Lewis***認為,關於苦難,基督教中存在著一個悖論。他說:“一方面,我們說窮人是蒙福者,但另一方面,無論在哪裡,只要有可能的話,我們又力圖通過‘評判’***即社會公義***和救濟金來消除貧窮。我們說受逼迫是有福的,但同時我們又有可能想通過坐飛機從這城飛到那城,以逃避迫害。並且,我們可能會因此發出禱告,以祈求使我們免遭苦難。正如我們的主在客西馬尼園禱告一樣。如果苦難是好的,難道它不應該被人們去追求而取代逃避嗎?”

  他進一步說,苦難本身並不是好的,但對於遭難者而言,在其痛苦的經驗中,唯一好的因素是苦難使它順服上帝的旨意。同時,對於旁觀者而言,苦難喚起了他們的同情心,並引發了他們憐憫的行動。

  平心而論,苦難既具有消極的意義,又具有積極的意義,這正是造成苦難之悖論的根源所在。

  一方面,因為苦難具有消極負面的效應,具有破壞性,甚至毀滅性,所以人們常常畏懼它、厭惡它、躲避它,這也符合人類避苦趨樂的本能。

  但另一方面,苦難通常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積極正面的果效***在下文中要對此作進一步討論***,苦難中隱含著某些福分,所以聖經中也存在一些經文,教導人們要敢於受苦,甚至樂於受苦。

  在基督教裡,通常把為基督受苦、受難或受逼迫視為是獲得基督所賜福分及榮耀的一條重要途徑。“逼迫是通往榮耀之境的途徑。耶穌基督並不欠我們什麼,但他的喜樂與冠冕,卻等待著要賜給那些歷經苦難仍然忠於他的信徒。”

  “苦”與“樂”是一對矛盾,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也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所以,中國古典中說:“福兮,禍之所依;禍兮,福之所依。”苦難與祝福如同一枚錢幣的正反兩面,互相依存。作為一個基督徒,我們應該辨證地看待這一問題。

  當然,這裡仍然存在一個問題——既然苦難之中通常包含了善與惡兩種成分或因素,但此二種成分或因素在具體的苦難中的含量是不盡相等的。

  對於現實中的某個苦難現象,我們如何評價其中所承載的善與惡之份量呢?

  神學家約翰·豪指出,“創造神學肯定了有條件之善,在此善中不可避免地有某種形式和某種程度的苦難存在。但是,出於聖經的信仰究竟在聖經中何處能找到那節的經文***具有中庸意義的經文——筆者注***,使它正好介於屬於創造之善的那一部分苦難和那僅造成危害的苦難之間呢?”

  如何在苦難之中找到善與惡的平衡點,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二、上帝與苦難

  ***一***上帝同情人類的苦難

  上帝在創造之時,並未應許人類“天色常藍,人生的道路花香常漫”,“常樂無痛苦,常安無虞”。正如蘇東坡在其詩詞中所寫的:“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

  人類在與自然的接觸中以及人類自身的存在中,都難免會有不協調或不遂人願之事,這些事有可能會被激化或演化為人類的苦難。苦難在這個世界上不斷地出現,不斷地重演,以至於灰心失望的人們會對上帝的存在以及上帝的全善和全能發出質疑。

  當然,我們不能因為苦難的存在,就否認上帝的存在,只是我們對上帝的旨意和世界的奧祕還不能完全領悟而已。

  站在什麼樣的立場上,我們可以說因困苦的存在就能否認上帝的存在呢?這樣的立場並不存在?選此外,因為我們不是上帝,我們就不能說究竟有多少苦難是必不可少的。

  對於上帝為什麼會允許苦難存在這一問題,神學家們從許多不同的角度作出了很多解釋或論述。

  一種較為普遍的說法是,因為上帝的道路高過人的道路,他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所以,儘管人不能理解苦難,但苦難中卻包含了上帝的美意。

  但上帝的“美意”究竟是什麼,卻很少有人能給出一個十全十美的答案,我們只能對此作出一些猜測。或許上帝是欲藉苦難來教育人、引導人向善?要麼是要它來激勵人、催促人走出誤區泥潭?或者是要通過苦難懲治人的罪惡?或藉它來試驗和鞏固人的信心?或者上帝要通過苦難來拆毀此物以建造彼物嗎?

  當代過程神學對苦難的解釋與傳統神學截然不同,其認為,在世界發展的過程中,上帝不強迫其他統—體***譬如人類***做什麼,上帝只會運用其影響力和說服力去達到其希望達到的目的。雖然說服力也是一種能力,但在執行這種能力的過程中,其特徵是尊重另一個統一體的權利與自由。若後者不願接受上帝的說服和影響,上帝不會強迫它們順服,或踐踏它們的自由。世界上道德和自然的邪惡以及由此而導致的苦難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上帝不願看到苦難的出現,但上帝卻沒有杜絕苦難的發生。

  猶太神學家庫什納***Kushner***認為,“苦難不是上帝帶來的,但上帝也不控制這些苦難,人不要問為什麼有苦難,而是要問怎樣面對苦難。有許多苦難是由自然律和人的自由意志引起的;上帝尊重自然律和人的自由意志,換句話說,上帝不干涉自然律和人的自由意志。所以當人類遭遇苦難的時候,儘管上帝充滿同情,卻似乎愛莫能助。”

  “自然律對待每個人是一樣的,它不會專門為善人或有用之人創造一些特例***來照顧他們***。……不管我們在主日學裡學到了什麼關於但以理或約拿的故事,上帝都不會***親自***下來打斷自然律的工作以保護義人免受傷害。這是我們這個世界的第二個領域,它使得壞的事情發生在好人身上,它不是上 帝造成的,上 帝也未阻止它。”

  無論作何解釋,苦難總是一個無法消除的事實,存在於此世界之中。上帝雖然沒有給人類的苦難除去,但他對人類的苦難卻滿懷著同情之心。他通過引導人類社會自發抗災和感化他人來救助苦難者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人們的痛苦。

  ***二***上帝親自介入苦難

  “受苦的上帝”正是對苦難的世界的一個合理與恰當的迴應。上帝藉著他獨生愛子耶穌基督的死,親嚐了人間的苦難。基督耶穌道成肉身,降世為人,但他並沒有降臨在一個富豪之家,卻生長在一個貧寒人家。他以一個下層人的身份出現在猶太社會,為的是備嘗人間的辛酸與苦難,他最終死於十架之上。

  自古以來,基督的十字架震撼了世間無數的人,吸引人們來敬仰他,歸向他。十字架事件在作為上帝救贖人類之途徑的同對,也展現了上帝那博大而深沉的愛。基督的死成了上帝之愛的雖高表達方式,這意味著在十字架事件中,上帝不是一個冷漠無情的旁觀者。

  事實上,上帝是作為一個隱祕的形象站在整個這一重要的戲劇的背後。惟有在符臺上帝的屬性和意圖的前提下,耶穌的死才具有意義。反過來說,這個事件也為上帝的愛提供了一個新鮮而生動的定義。

  可見,上帝愛人類何等之深,甚至人類還在罪中與他為敵的時候,他就差遣他的兒子基督耶穌為世人而死,從而將他對世界和人類的愛推展至登峰造極的地步。

  約瑟夫·拉辛格認為,“只有愛才賦予痛苦一個目的和一個意義。……問題的關鍵是那承受、昇華痛苦的內在中心,因此那些行刑者不會成為祭司;耶穌是這裡的祭司,他在他的愛內,將世界兩個分裂的極點***指上帝與人類***重新又連線起來。”

  基督耶穌為愛人類之故而甘願犧牲自己,當他在十字架上承受悲劇,忍受劇痛之時,其實是包括聖父、聖子和聖靈在內的三位體的上帝共同承擔和體驗著這一慘痛的悲劇。這個悲劇是必須經歷的,因為它是上帝藉以救贖、感化和引導人類並啟示他自己的一條重要途徑。然而上帝並不完全以它為悲劇,因為這一充滿著苦難的“悲劇”也帶來了巨大的成功與榮耀。

  作為人子的耶穌,因為他具有了像普通人一樣的人性,所以,他所走過的充滿艱辛與苦難的歷程,無疑會對他的身心造成巨大的壓力、折磨、傷害,然而他又以神子的眼光高瞻遠矚,因著未來的成功與榮耀就輕看所遭遇的羞辱,並以高度的意志力忍受了那為萬人代贖的苦痛。

  神學家李·斯托堡***Lee Strobel***在其著述中指出,“上帝親自死於十字架上。那時沒有人能看到從這個悲劇中能產生什麼好的東西。然而上帝預見到這個結果便是為人類開啟天堂之門。因此這個歷史上最慘痛的悲劇帶來了歷史上最榮耀的事件。”

  馬丁?路德曾提出“十字架的神學”這一主張,認為思考上帝可以同時分為兩個方面:

  一方面,他稱為“榮耀的神學”,指上帝在創造中可見的榮耀、權柄與智慧。另一方面,他稱之為“十字架的神學”,指隱藏在十字架上受辱受難的基督裡的上帝。

  當路德論到上帝如何分擔基督的受難之時,他明確地採用了“被釘死的上帝”一詞***Deus Crucifixus***,明明地修正了基督宗教的“上帝不動情”這一不正確的教義。

  三、苦難與罪惡

  ***一***人類的部分苦難因罪而生

  關於苦難的起因,在基督教神學中一種較為保守的說法是,苦難源於人的罪惡。換句話說,人的種種罪惡導致了各種苦難的產生。

  關於這一點,又存在三種說法:

  一是認為人的罪惡得罪並激怒了上帝,因而上帝降災於人,以示懲戒。這種情況可以從舊約聖經得以窺見。例如舊約聖經中多處提及以色列人如何“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以至於上帝在烈怒中刑罰他們。

  神學家史特朗在其所著《系統神學》一書中曾這樣寫道:“懲罰是頒法者為證明他的公平已受犯法者所破壞,因而直接或間接地施出去的痛苦和損失。懲罰的最大目的是證明頒法者的品格。懲罰是神之聖潔反對罪的必然反應。”他認為,聖經所論及罪之全盤懲罰的一個字,是“死”。

  不過,死是有方方面的:A肉體的死——或作,靈魂與身體的分離,包括身體與靈魂原有的和諧受到困擾而形成的災害。B屬靈的死——或作,靈魂與上帝分離,包括良心痛苦,失去平安、精神愁煩等由靈魂與上帝之正常關係受擾而來的困苦。

  我們不難看出,史特朗在此所說的“死”即是苦難的代名詞,他認為罪惡導致了人類在肉體和精神兩個方面的苦難。

  第二種說法是,上帝並不直接對人的罪惡加以懲罰,上帝給自己所創造的大自然和人類社會賦予了規律和公理,當人的行為違背了自然法則或社會公理之時***即人類觸怒了自然規律和社會公理之時***,這些規律和公理便自行對人施行報應。比如,由於人亂砍亂伐森林,開採植被,引起土壤沙漠化,或洪水之災等,這就進一步造成了自然與人類關係的惡性迴圈。

  第三種說法是,人的罪行本身具有苦難效應***即使不存在上面所說的兩種懲罰***,即人的罪惡行為直接導致或演化為苦難。世界上大多數的苦難是由我們在行動上作出的諸如凶殺、毀謗、自私、性隨意、不守承諾以及魯莽之類的選擇所造成的。

  儘管我們在一定範圍內和一定程度上承認苦難有時的確由罪惡所引起,但我們決不能將世間一切苦難的起因全然歸同於人的罪惡,因為那樣是不公正的,也是不符合事實的。

  此外,我們也無法下出準確之斷語,說世間究竟有多少苦難是發源於人的罪惡。

  ***二***並非所有苦難皆因罪而起

  古猶太人中有一種傳統觀念,認為若有人遭遇患難,比如患某種疾病或殘疾,便是因為此人或與其相關的人有罪,觸怒了上帝而被上帝懲罰所致。

  此種觀念在《約們記》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從因約伯遭難而招致其二位朋友的蠻橫指責中,我們便可窺見此種觀念在當時何其盛行了。

  然而,令人感到震驚而又歡欣鼓舞的是,耶穌基督對此問題卻作出了一反傳統的解釋。

  《約翰福音》第九章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耶穌醫治了一個生來瞎眼的人,當有人問及耶穌說:“這人生來瞎眼,他的失明是因誰的罪引起的呢?是由於他父母的罪呢,還是由於他本人的罪呢?”出人意料的是,耶穌卻回答說,既非因他自己的罪,也非因他父母的罪,而是要藉著他的視力復明彰顯上帝的作為和榮耀。

  從耶穌基督簡潔而明智的答覆中我們可知,苦難與罪惡之間並無絕對必然之聯絡,二者之間也未必存在絕對的因果關係。

  另外,在神學上我們也不必要拘泥於一個模式,每每強行將人類的苦難與上帝的懲罰聯絡到一起,彷彿這樣更顯出我們的屬靈。

  以人的疾病為例,它是一種生物學和生理學上的自然現象,我們為什麼一定要莫須有地將它與人的罪惡或上帝的懲罰牽扯到一起呢?

  庫什納認為,有很多人間的苦難是由自然律的盲目性造成的。自然律是盲目的,不具有道德性的,它只是按照自身的方式執行,對人類和萬物每時每刻發生著各種作用。當自然律對人造成某種災難之時,這種災難在道德上是不加選擇的。災難本身是隨意的,無序的,它並不會因為某人是善人而避開他,使其免遭此災;它也不會因某人是惡人,就一定會加害於他,使其毀於此災。如果說有某種罪惡存在於世的話,那麼,這種災難的無序性本身就是一種罪。

  “對於為什麼這些人遭受苦難而其他人卻末遭受苦難這個問題,是毫無原因***理由***可解釋的。這些事件並不反映上帝的選擇。它們是在無序中發生的,無序是混亂的另一個名稱,它存在於那些上帝的創造之光尚未穿透的宇宙的角落。混亂是一種惡,但不是錯誤的,也非惡意的,然而它畢竟是惡,因為它在無序中製造了悲劇,它阻止人們相信上帝的善。”

  由此看來,苦難本身並無懲惡揚善的意識和功能,如果我們說所有的苦難都是上帝有意施加給人的,則很顯然違背了真理和客觀事實。平心而論,我們不應把某種疾病或災難作為衡量人格道德的價值標準和倫理尺度,更不宜輕言這是上帝懲治人們的工具。

  四、從積極的意義去認識苦難

  苦難的消極作用或負名效應屜人所共知的,本文不打算再作詳細贅***zhuì:多餘的,多而無用的***述。為了讓人們在苦難面前有個正確的態度,讓那些遭遇苦難的人不至於灰心喪志,自暴自棄,我們有必要來考察一下苦難的積極作用。換句話說,我們要從積極方面去認識它。苦難的積極意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苦難促使了一些人轉向上帝

  一個從來就沒有經歷過痛苦的人,很難說他是一個有生命的人,因為這樣的人有可能在靈性和道德方面趨於畸形發展。一個很少經歷苦難的人往往容易變得狂傲,這種狂傲不僅表現在其對於他人所顯出的傲慢與偏見,也表現在他的不信神,這就是對上帝的傲慢。這樣的人常常是自以為是,自命不凡,認為自己能解決世間一切問題。惟有當患難與困苦臨到他們的時候,他們才意識到自己的無能與卑微,才有可能回頭轉向並信靠上 帝。

  如果苦難的第一個最低的功效是摧毀那種認為一切都美好的幻想,那麼苦難的第二個功效便是,摧毀那種認為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無論其本身是好是壞,它為我們所有,並能夠為我們所用的幻想。

  每個人都注意到,當一切都順利進展的時候,要想讓我們的思想轉向上帝,那是多麼困難。在我們的快樂中,上帝向我們低語;在我們的良知中,上帝向我們說話;在我們的苦難中,上帝向我們呼喊。苦難是他用以喚醒閉目塞聽之世界的麥克風。

  一個處於罪中之樂的人沒有任何跡象是表明他在迴應上帝。他們也不遵循宇宙的定律。在一定意義上,苦難是推動和促使人悔改或發生思想轉變的一股巨大的推動力或強制力。

  在苦難面前,一些心如鐵石、頑梗不化的人雖終不得不謙卑順服下來。痛苦和苦難常常是能激發我們,使我們降服於上帝,並尋求基督之醫治的途徑。

  ***二***為義受苦必蒙上帝賜福

  耶穌基督在世的時候,曾教導門徒要敢於並樂於為信仰而受苦,凡不背起十字架來跟從主的就不配作他的門徒。為實踐真理和建立教會而忍受患難苦楚是蒙主悅納並賜福的。

  作為一個基督徒,當我們為主、為福音、為真理而受苦的時候應當以苦為樂。保羅在羅馬書第五章中曾這樣教導說:“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賜給我們的聖靈將上帝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

  新約解經家巴克萊認為,當一個人為基督而受苦的時候,“他乃是追隨基督的腳蹤,分擔基督所負的十字架:這是新約一貫的思想。如果我們和耶穌同受苦,也會和他一同得榮耀***羅8:17***。保羅願意與基督一同受苦***腓3:10***。如果我們與他一同受苦,將來就會與他一同作王***提後2:12***。如果我們謹記這些經文,我們便會體驗為基督受苦並不是刑罰,乃是無上的權利。”

  從某種意義上說,為基督受苦就是體驗並分享耶穌的十字架,是與基督連為一體的途徑之一。約瑟夫?拉辛格指出,痛苦是耶穌從上帝到地獄***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這種延伸的產物與表達。任何將自己的存有拉伸如此之廣的人,都會有像“被劈成兩半”那樣的痛苦經歷,這樣的人是真正“被釘的人”。但這個被劈開分裂的過程與愛的過程是一致的。它是愛這個過程的極端完成,也是愛這個過程所創造的空間與廣度的切實表達。

  ***三***某些時候苦難也能成就善事

  通常意義上,苦難被理解為一種惡現象,人們更在意它的負面效應。誠然,苦難中具有惡的因素,其對於人類的身心往往有一定的破壞性,但有很多時候,苦難在造成惡效應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好的跡象或結果。換句話說,苦難中或多或少隱含著一些積極的因素。也許這種善的因素通常不能被人們及時發現,因為遭遇或沉浸在苦難中的人往往不願意也不可能從苦難中發現出善來。人的眼光是有限的,所以他們難以發現到苦難背後所隱藏著的積極因素。

  神學家李·斯托堡在《信仰的事例》一文中說,“因此至少有這樣的可能,即上帝有充分的智慧預見到我們人必經歷一些痛苦,這其中的原因我們並不明白,但上帝預見到這些痛苦是為了成就某種最終的善。”他還指出,甚至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也能意識到苦難的層面。如果我們能從苦難中帶出善來,即使沒有把上帝帶入畫面之中,但在上帝幫助之下,你仍然能想象還有多少惡能服務於那更大的善。

  神學家劉易斯認為,“即使苦難本身並沒有任何屬靈的價值,但如果***由苦難所帶來的***懼怕和同情具有靈性價值的話,則苦難將必須存在以使人們有所懼怕,有所同情。無疑,這種懼怕和同情會有助於我們迴轉,變得順服和仁愛。”

  由此看來,苦難本身也許不是善,但它通常可以在一定程度土帶來一些善的後果或效應,甚至在我們意想不到的時候,成就了善的功效。

  總之,在人類生活的物質世界和精神領域裡,苦難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客觀事實,也是一個難以解決或消除的社會問題和自然現象,它將一如既往地長期存在下去。即使有舊的苦難被人們用科學、智慧、人力、物力等手段或工具消除了,仍然會有新的苦難取而代之,以一種新的面貌呈現出來。

  長期以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苦難猶如那面目猙獰的凶神惡煞,人們避之惟恐不及,並且一旦遭遇苦難,則要麼惶惶不可終日,要麼痛不欲生。其實,這不是一種十分正確的態度。

  我們今天要樹立個正確的苦難觀。在我們重新審視苦難的時候,應該給它一個公正的評價,並且我們應以積極而樂觀的態度來面對人世間的苦難。讓我們面對它***苦難***,我們從自己所犯的錯誤以及由它們所帶來的苦難中學到了很多東西。

  宇宙是一個塑造靈魂的機器,它的部分程序是:通過艱難的、挑戰性的、痛苦的經驗不斷地學習,走向成熟、成長。我們在此世界的人生觀不是尋求安逸舒適,而是為著永生訓練並預備我們自己。聖經告訴我們,甚至耶穌也是從“苦難學了順服”,那麼,這一原則對於我們而言豈不更是正確的嗎?當然,我們不必要去謳歌苦難,頌讚苦難,高舉苦難,但我們必須學會怎樣面對苦難,怎樣與苦難相處,甚至怎樣戰勝苦難,以便於我們生活得更有盼望,更有方向,更有意義,更有力量。

  對於現實中的某個苦難現象,我們如何評價其中所承載的善與惡之份量呢?

  神學家約翰·豪指出,“創造神學肯定了有條件之善,在此善中不可避免地有某種形式和某種程度的苦難存在。但是,出於聖經的信仰究竟在聖經中何處能找到那節的經文***具有中庸意義的經文——筆者注***,使它正好介於屬於創造之善的那一部分苦難和那僅造成危害的苦難之間呢?”

  如何在苦難之中找到善與惡的平衡點,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基督教講章:如何面對情感傷害

  經文:詩篇62

  一。安靜在神前

  “我的心默默無聲,專等候神,我的救恩是從他而來。”***1節***。在受傷時,人容易沉浸在傷害性的話語和情境中,內心憤憤不平,有時試圖報復,以牙還牙,有時自憂自恨,愁苦滿懷。其實,這時候最需要的是安靜不動,就像一個傷員一樣,越動會使傷口越加重。從受傷的環境中隔離出來,安靜在神的面前,將所有的注意力都專注在神那裡,好像我的傷痛與外人無干一樣,我的醫治、我的冤情都在神那裡。像一個病人進到手術室一樣,我也安安靜靜地來到神的面前。所有關乎我的,都是關乎神的,我只要靜靜地仰望神,將起伏的思緒和不平的情感都帶到神的面前來。即使此時無法進入祈禱,安靜就是我的目標、我的益處。

  二.注意力轉移

  “惟獨他是我的磐石,我的拯救,他是我的高臺,我必不很動搖。”***2節***。當人與人的相處多過、近過與神的相處時,傷害就會發生了。但當人從傷害中轉向神,越來越多地從人的中間,從環境之中出來,沉浸在與神的相處中時,醫治就會發生了。神是靈性的磐石、高臺和拯救,越發安靜等候,越發上到神的裡面,從人中間損失的,在神的那裡會找回。實際上,只要在他的裡面,紛爭自會結束,創傷也會復原。因為神是一個永遠的現在,在他那裡,一切從未減少,也從未增加。住在神的裡面,是我最大的益處,我所失去的,都是與我無益處的。離開我主,萬物與我有損,萬事使我受傷,歸回我主,我找到了恢復的泉源。

  三.傾訴在神前

  “你們大家攻擊一人,把他毀壞,如同毀壞歪斜的牆、將倒的壁,要到幾時呢?他們彼此商議,專要從他的尊位上把他推下。他們喜愛謊話,口雖祝福,心卻咒詛。”***3—4節***。來到神的裡面,要把內心的苦水倒出來,無論傷痛、憤慨、冤屈、怨恨……都要傾倒出來。如同病人要把所有的病情都要暴露在醫生的面前一樣,我們要將靈魂裡一切的病灶都呈現在大醫生的面前。每一個傷害都有對應的醫治,每一縷苦痛都有相應的安慰,每一種冤情都會得到伸張,每一滴眼淚都會被擦去。他是一位受過重傷的醫治者,他敞開胸懷擁抱每一個來到他面前的受傷者。

  四.耐性等候神

  “我的心哪,你當默默無聲,專等候神,因為我的盼望是從他而來。”***5節***。時間也是一個要素,時間在神的手中,會漸漸地將一切的傷口撫平,將那些曾經傷害我們的人或事遠遠地甩在身後,甚至會從我們的記憶中遷出、銷燬和遺忘。神用使萬物更新的手將嶄新的希望之門為我們開啟,並使我們在新的環境,新的人際關係,新的服侍中得著喜樂、滿足和高舉。回過頭來,苦痛已不再,傷口已癒合,一切都被更新了。

  五.靈性得攀升

  “惟獨他是我的磐石,我的拯救,他是我的高臺,我必不動搖。”***6節***先前的經歷因為觸控到了神而成為了過去,生命比從前更加的穩健與成熟,虛幻的世事成全了靈性的攀升,患難中生出了老練和指望。實際上,可見世界裡的每一次打擊,都使我們更進一步靠近那看不見的實體,耶穌基督。得著了他,即使失去了一切,又有什麼遺憾呢?萬事之後擁有了他,還有什麼比擁有他更寶貴呢?來來去去的人和事啊,善意也好,惡意也罷,這有何妨呢?這些都如同一道一道的階梯,將我送到了基督裡面,除了感謝,我還說什麼呢?

  六.主是我一切

  “我的拯救,我的榮耀,都在乎神;我力量的磐石,我的避難所,都在乎神。”***7節***。受傷,為要叫我們向看得見的世界鬆手,去抓住那位看不見的神。像雅各一樣,前半生抓世界,結果傷痕累累,後半生抓神,生命豐豐富富。當神成為我們的一切,對著這個世界,我們能夠像一個靈性上的富翁一樣說: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加6:14節***。世界不能加給我什麼,也不能令我損失什麼,我的一切,都在乎神。

  七.神是大醫師

  “你們眾民當時時倚靠他,在他面前傾心吐意。神是我們的避難所。”***8節***。眾民傷害得醫治的祕訣在於來到神的面前,倚靠他,向他傾心吐意,神是靈魂的大醫師。大衛像一個從大病中得痊癒的人一樣,逢人就去介紹這位高明的醫師,也像一位經過大風大浪的船員一樣,不住稱讚那位可靠的舵手。“人有疾病,心能忍耐。心靈憂傷,誰能承當呢?”***箴18:14節***。身體的疾病可以去醫院治療,心靈的憂傷,惟有來到這位靈魂的大醫生面前,他是穩妥的醫治者,百病都可痊癒。

  八.世人皆虛空

  “下流人真是虛空,上流人也是虛假,放在天平裡就必浮起,他們一共比空氣還輕。”***9節***。真智慧是經過創傷之後獲得的,先前從人受了很多的很大的傷害,但經歷神之後,覺得這些都算不了什麼,人的話語,人的無情,人的攻擊……統統算不了什麼,不過是人,這些一共比空氣還輕。被神醫治之後,心靈無比的強大,視萬人萬事都為虛空,都是捕風,所經歷的世事都如清風拂面,一笑了之。

  九.勢利莫放心

  “不要仗勢欺人,也不要因搶奪而驕傲;若財寶加增,不要放在心上。”***10節***。比之從神所得的,人的勢,人的利都算不得什麼,都如浮雲和野草一樣,轉眼間就會流逝過去,不再存留。人間的勢與力和祈禱者從神那裡獲得的相比,如同糞土,不值一文。世人為這些汲汲營營,真是荒唐,實屬枉然。傷害得醫治之後,向人間的勢與利鬆手,抓世界的手變成了祈禱的手。

  十.能力屬乎神

  “神說了一次、兩次,我都聽見,就是能力都屬乎神。”***11節***。內心告別世人,雙手向世物鬆開,專注於神前,耳朵就會開通,知道能力都屬乎神。祈禱者能帶給世界最大的影響。雖然在世界曾受傷,卻像雅各一樣,成為了瘸腿的得勝者,扶著杖頭向全世界誇耀神的能力。

  十一.慈愛屬乎神

  “主啊,慈愛也是屬於你,因為你照著各人所行的報應他。”***12節***。從前經歷到的是人的傷,現在體會到的是神的愛,從前為人的惡耿耿於懷,現今相信神照著各人所行的報應他。醫治後的心靈充滿慈愛和平安,從萬事之中已得釋放,在主懷中安靜穩妥。真是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所經歷的一切,無非是將愛神的人送進了神的懷抱中,送上了高處,曾經想毀壞我們的,竟然毀壞了他們自己,成全了我們。讚美主,萬世之王啊,你的道途義哉,誠哉!主啊,誰敢不敬畏你,不將榮耀歸與你的名呢?***啟15:3—4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