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山濤(1920~  )

[拼音]:diedanhuaqian

[英文]:lead azide

Pb(N3)2簡稱氮化鉛,一種起爆藥。呈白色結晶,有α和β兩種晶型,α型為短柱狀, β型為針狀。β型的感度很大,極易爆炸。一般生產使用的為α型,其密度為4.71g/cm3,吸溼性小,但在水中也能爆炸。在乾燥條件下,一般不與金屬作用,熱安定性較好,在50℃貯存3~5年變化不大。接近晶體密度時的爆速為5300m/s。撞擊感度和摩擦感度均較雷汞為高,起爆力也比雷汞強,對特屈兒的極限起爆藥量為0.030g。藥粒流散性好,耐壓效能好,是目前應用極為廣泛的一種起爆藥。主要用於裝填電雷管和混合裝填針刺雷管、延期雷管和火焰雷管。

疊氮化鉛的產品有結晶氮化鉛、糊精氮化鉛、羧甲基纖維素氮化鉛等品種。加入糊精、羧甲基纖維素是用來控制結晶的形狀,改善產品的流散性和調節感度的大小。

疊氮化鉛由硝酸鉛與氮化鈉的水溶液作用而製得,其反應式為:

2NaN3+Pb(NO3)2→Pb(N3)2↓+2NaNO3

糊精氮化鉛生產的工藝流程為:

(1)原料配製,包括硝酸鉛、氮化鈉和糊精的溶液配製;

(2)化合,必須控制好工藝條件如溫度、攪拌等,以防止β型針狀結晶的生成,否則會出現自爆等事故;

(3)過濾洗滌,除去雜質;

(4)乾燥,去除水分;

(5)裝盒。

由於生產較為危險,從化合開始均在抗爆室內進行,並且進行間接操作和控制。